第十五章 元顺帝出逃

元顺帝听说通州失陷,心急火燎,连忙赶到清宁殿,召集三宫六院的嫔妃,及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准备北逃。
 
左丞相失烈门,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官伯颜不花向他进谏说:“陛下现在应该固守京城,臣等愿意前去招募军队迎战。”
 
元顺帝说:“孛罗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屡次叛乱,京中守卫早就已经空虚了,现在要怎么守?”
 
伯颜不花痛哭流涕地说:“天下是世祖您的天下,陛下应当死守,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元顺帝大怒道:“难道要我像宋徽宗、宋钦宗那样?朕主意已定,不要再多说了!”尽管伯颜不花再三泣谏,但元顺帝还是拂袖离去,回宫去了。
 
到了黄昏,元顺帝召淮王帖木儿不花和丞相庆童入宫,嘱令庆童辅助淮王监国。两人受命而出。元顺帝自己则在三更的时候打开建德门,带着后宫妃子和太子往北逃去了。
 
徐达率明军进薄齐化门,将士填濠登城而入,徐达也登上齐化门楼,擒住了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人,因不肯归降,全都被处斩。宦官伯颜不花早已自尽,元宣府镇南威顺的六位王子,也都被明军抓获。
 
徐达下令封了府库图籍宝物,用兵守住故宫大门,不准他人进入,剩下的宫女和她们的妃主都由原来的太监先看管着。并号令士兵,不许侵犯百姓,随即派人去应天告捷。一面命薛显、傅友德、曹良臣、顾时等人,率兵分别巡视古北各个关卡,一面令华云龙修缮故元都,修筑城垣,加固城防,专等着太祖的驾临。
 
太祖收到捷报后,下诏褒奖北征军,将应天定为南京,开封定为北京,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官制,各设尚书和侍郎等官职。明初的官制一开始有些模仿元代,立中书省总管天下吏治,置大都督府总管天下军务,设御史台肃清朝廷纲纪。至此改立六部,定为吏、户、礼、兵、刑、工等名目。后来因为胡惟庸伏法,又废除了中书省和左右丞相,改用尚书和侍郎,并把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受兵部管辖,权力大不如前。并增设都察院,管辖台官。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太祖因元都已被平定,启跸北巡,留下李善长和刘伯温在应天,自己带领文武百官,渡江北上。雨师洒道,风伯清尘,遥望车驾前的马儿,一个接一个的以手加额相互庆贺。沿途所经,太祖免除了百姓未交的赋税。到达北京后,御临奉天门,太祖找来元室老臣,向他们询问元朝政治上的得失。
 
这些老臣里有一个文官叫马昱,顿首道:“元朝建国是因为宽容,亡国也是因为太过宽容。”
 
太祖说:“朕只听说过以宽容建国的,还从没听说过以宽容亡国的。元室从上到下,纵欲无度,不知节制,以致沦亡,这才是它亡国的原因之所以,并非由于过于宽容所导致的。真正圣明的君主行政,即使宽容也有所节制,绝不会以不理朝政大事为宽;简亦有节,不以慢易为简。总之只要施行适当,有的放矢,自然就没有什么弊端了。”马昱所说的,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明祖之言,恐怕也未能实践。马昱听了,满面羞愧的拜谢而退。
 
随后,太祖又下令将元宫里的旧人都放了出去,以免造成怨旷,此外的一切事宜,概如徐达所定。当下便命徐达和常遇春出师山西,副将军冯国胜,偏将军汤和,平章杨璟随军调遣,太祖自己返回了南京。
 
徐达奉命西征,分道并进。常遇春攻下保定、中山、真定等地方,冯国胜、汤和、杨璟等人,拿下怀庆,翻过太行山,攻下泽潞,最后直取太原。元将扩廓帖木儿,派手下杨札儿来攻打泽州,与杨璟、张彬等人,在韩家店遇上了。两军对战,刀枪并举。杨璟、张彬等人藐视元军,以为他们已经没什么能耐,一鼓作气便能击退,谁知杨札儿很是骁悍,部下又都久经沙场,个个拼命争先,战了多时,杨璟、张彬等人非但没有击退元军,反被敌军冲破阵势,禁不住只好败下阵来。事后连忙将战败的消息禀报给徐达大将军。
 
大将军徐达调都督副使孙兴祖和佥事华云龙驻守北平,自己率领大军,赶去太原。途中听说元顺帝赦免了扩廓帖木儿的罪,让他官复原职,带兵攻打北平。徐达当下召集众将开了个会,众将全都禀请回去支援北平,但徐达说:“北平有孙都督等人扼守,一定可以挡得住扩廓帖木儿,而且扩廓帖木儿这次全师出动,太原必定空虚,我军若是乘其不备,直攻他的太原老巢,到时候他进无可战,退无可依,这就是兵法上所谓的批亢捣虚,即使他返回来救太原,也已经来不及了,那时他进退失利,我们就能抓住他了。”计划已定,徐达继续率军向太原前进。
 
果然,扩廓帖木儿知道太原告急后,忙抽身回来自救,前锋万余名骑兵突然返回,仿佛从天而降,声势浩大,有如排山倒海一般。这边傅友德和薛显,骑着马一起出击,指挥身强力壮的士卒,与其大战了一场,方才把他们击退。扩廓帖木儿在城西驻扎了下来,大约有数万兵马,郭英登高远望,返回报告常遇春说:“敌兵虽多,但队伍不整齐,营虽然大,但防守不严。若晚上乘机夺营,必能大获全胜。”常遇春征询徐达的意见,徐达深以为然。正筹划着,忽报扩廓帖木儿那边,有一个密使送来一封信。徐达当即打开书信,看完退入帐后,写好回信,交给使者回去复命。随即升帐调兵,陆续出发。
 
当天晚上天气阴晴,薄云四布,将近三更时分,郭英率着三百精骑,悄悄来到敌营附近。一声炮响之下,明军同时从四面纵火,顿时红光炎炎,几乎和白天没有什么差别。常遇春带着一队人马,鼓噪前进。这时,敌营里面也有一队人马呐喊着冲了出来。两军相见并没有开始厮杀,反而互相通了暗号,然后那队人马引着明军,就直扑主营而去。
 
扩廓帖木儿方点上蜡烛,坐在帐中,两个童子捧着书侍立在一旁,正当他准备接过童子手中的书来看,忽然营外喊声连成一片,扩廓帖木儿料知内外有变,急忙推案而起,连靴子都来不及穿好,赤着一只脚就跑出帐外,跨上一匹劣马,胡乱挥舞着鞭子,寻路向北逃去,手下只有十八个骑兵跟着。常遇春等人杀入营帐,营中早已经乱成了一团。
 
常遇春一声令下,投降者免死,众人纷纷丢盔弃甲,跪降在马前。共得士兵四万人,马四万匹。读者诸君,这扩廓帖木儿也是有名的大将,难道强敌在前,他没有防备?况且他到三更以后,还燃烛看书,明明不是个糊涂人物,为何明军劫营,慌张到这般情形呢?
 
原来,扩廓帖木儿部下有一个叫豁鼻马的大将,眼看着元朝的命数已终,明朝的福运方盛,心中早就有了归降的意思,又听说徐达礼贤下士,不杀投降之人,就越发想要投降,因此就背着扩廓帖木儿,暗中给徐达通消息说,愿意做内应。徐达于是跟他约好了暗号,所以得手才这么容易。
 
扩廓帖木儿既然逃走了,太原自然就被顺利攻下,徐达又乘势收复大同,分遣冯国胜等人,平猗氏、平阳诸县,擒住元右丞相贾成、李茂等人,接着,榆次、平遥、介休,依次被攻克,到此,山西境内,全部平定。
 
太祖收到捷报,心中愉快,自然就不必说了。倏忽间已是洪武二年,太祖亲自拟定功臣位次,命人在江宁西北鸡笼山下,建了一座功臣庙。已死的功臣,供身像,没有死的,供虚位,一共有二十一人,以大将军徐达为首,依次是: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李文忠,字思本,盱贻人,太祖的外甥。邓愈,原名邓友德,虹人。汤和,字鼎臣,濠州人。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太祖的养子。胡大海,字通甫,虹人。冯国用,冯国胜的哥哥,定远人。赵德胜,濠州人。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华高,含山人。丁德兴,定远人。俞通海,字碧泉,濠州人。张德胜,字仁甫,合肥人。吴良,定远人,原名吴国兴。吴桢,吴良的弟弟,原名吴国宝。曹良臣,安丰人。康茂才,字寿卿,蕲人。吴复,字伯起,合肥人。茅成,定远人。孙兴祖,濠州人。
 
不久,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七人,配享太庙,并因徐达攻破元都,得到了元十三朝实录,下诏修订元史。任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并请隐士汪克宽、胡翰、陶凯、曾鲁、高启、赵汸等十六人为纂修,经过六个月的时间,元史初步修订完毕。由于元顺帝没有实录,太祖随即又派人去采访旧事,并于第二年将其编了进去,整个元史方才最后完工。
 
徐达等人平定山西后,又奉命进军关陕,关中诸将,已推李思齐为统帅,驻兵凤翔。太祖曾派遣使者带着他的谕旨去招降,李思齐没有答复,至此,在大军出师之际,太祖再次给李思齐写了封谕书:
 
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而杀之?若然,亦事势之常,大丈夫当磊磊落落,岂以小嫌介意哉?夫坚甲利兵,深沟高垒,必欲竭力抗我军,不知竟欲何为?昔足下在秦中,兵众地险,虽有张思道即张良弼。专尚诈力,孔兴等自为保守,扩廓以兵出没其间,然皆非勍敌。足下不以此时图秦自王,已失其机,今中原全为我有,向与足下为犄角者,皆披靡窜伏,足下以孤军相持,徒伤物命,终无所益,厚德者岂为是哉?朕知足下凤翔不守,则必深入沙漠以图后举,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倘中原之众,以塞地荒凉,一旦变生肘腋,妻孥不能相保矣。且足下本汝南之英,祖宗坟墓所在,深思远虑,独不及此乎?诚能以信相许,幡然来归,当以汉窦融之礼相报,否则非朕所知也。
 
李思齐收到这封谕书后,动了投降的念头,但他的养子赵琦不愿意投降,劝李思齐西入吐蕃。李思齐正迟疑不决,明大将军徐达已经率兵入关,直捣奉元。张良弼和孔兴、脱列伯等人,为了支援奉元,分别驻守在鹿台,忽然听说明将郭兴,卷甲而来,不禁大惊失色,立即就都逃跑了。奉元守将哈麻图,弃城逃到盩厔,被民兵所杀。元西台御史桑哥失里,郎中王可,检讨阿失不花,三原尹朱春,为了坚守节操全都自尽了。当时关中大闹饥荒,徐达奉太祖之命,赈济每户人家二三石粮食,民心顿时就归附了明军。
 
常遇春于是进攻凤翔,李思齐听赵琦的话,逃往临洮。
 
常遇春随即进入凤翔,徐达也赶到了,两军会师,商讨进兵事宜。
 
众将士献计说:“李思齐现在逃去了临洮,我们本应该乘胜追击,但张良弼还守在庆阳,他没李思齐聪明,庆阳的地势也不如临洮,我们可以先将庆阳夺了,再去攻打临洮。”
 
徐达说:“你们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庆阳城防守严密,地势险恶,士卒强悍,没那么容易拿下。临洮西通番戎,北界河湟,如果被李思齐久占,到时候联外固内,将来根深蒂结,必将造成大患。所以我们应乘着此时他刚到那边,还未站稳脚跟之前,重兵出击,李思齐如果不往西走,只能束手就擒。临洮如果拿下了,其他地方自然就不劳而下了。”众将士纷纷点头称好,徐达于是留下汤和守营,指挥金兴旺等人守凤翔,自己率兵穿过甘肃,一路攻下了秦州、宁远,进入巩昌,派遣冯国胜进攻临洮,顾时、戴德进攻兰州。兰州一攻就拿下了,冯国胜来到临洮,李思齐本来打算死守,不料赵琦起了歹心,偷带着窃取的珠宝妇女逃进了山谷,李思齐长叹数声,无可奈何,只好举城乞降。李思齐尚如此,张良弼更不足道,可见关中四将,全都不足为惧。
 
冯国胜将李思齐送到徐达的军营,徐达又命人将他押到南京,太祖对他倒也十分优待,封他为江西行省左丞。但李思齐却不去上任,留居京师。太祖又传谕军前,除令常遇春留守北平外,其余人等,全部跟随大将军徐达往攻庆阳。太祖还提醒他们,张良弼兄弟十分狡诈,即使他们来投降,也一定要小心处置,别中了他们的计!
 
徐达等人受命而行,一路拿下萧关、平凉。张良弼十分恐惧,于是让弟弟张良臣留守庆阳,自己往宁夏奔去。不幸途中遇到扩廓帖木儿的人,被他们活捉回去。张良臣听闻后,立即奉上庆阳,向明军乞降。
 
徐达派薛显入城安抚军民,张良臣带着手下跪在道路两旁相迎,看起来非常恭顺。薛显入城安抚完军民后,扎营城外。
 
张良臣骁勇善战,军中称他为小平章,他原本打算引诱薛显入城,等到晚上,再关闭城门劫杀他的,可是薛显扎营城外,张良臣的计谋不能得逞,只好晚上悄悄打开城门,领兵杀出。薛显带着骑兵五千人拼死抵抗,因夜间昏黑看不清,不小心中了从四面射来的流箭,急忙带伤飞奔回徐达的大营。清点人数,已经伤亡了一半,还失去了指挥张焕。
 
徐达对众将士说:“太祖早就料到会有意外,果然如此!但张良臣困守一隅,终究会败亡,既然他执迷不悟,我们就一起将他消灭掉。”众将士听了,纷纷说好。于是,俞通源走西路,顾时走北路,傅友德走东路,陈德走南路,徐达率领诸将走中路,五路大军直奔庆阳,从四面将其围住。
 
张良臣出来应战,被徐达麾军奋击,败入城中,情势危急之下,张良臣只有派人去找扩廓帖木儿求援。扩廓帖木儿当时还在宁夏,派部将韩札儿攻陷原州,为庆阳声援,徐达于是又忙派冯国胜出驿马关,去抵挡韩札儿。
 
驿马关距庆阳有三十里地,冯国胜赶到驿马关时,又听说韩札儿攻下了泾州,忙又赶去泾州。途中遇上了韩札儿的军队,冯国胜领兵一鼓作气,成功将其击退,直到来到邠州,才因韩札儿已经走远,方返军扎营驿马关。
 
此时,常遇春早已经来到北平,偕同偏将李文忠,驱兵北进,至锦州,击败元将江文清,接着,率军攻入全宁,击败元丞相也速,随后,进军大兴州,守将闻讯,纷纷逃遁而去。大军不及休息,一路马不停蹄,直达开平。元顺帝从燕京出走,此时正驻扎在开平,听说明军追到这里,忙又仓皇逃去。常遇春追了数十里地,斩杀元宗王庆生,及平章鼎珠等人,收降将士一万多人,缴获战车一万多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蓟北平定,常遇春还军。
 
常遇春正打算驰回庆阳,协助徐达攻打张良臣,不料到了柳河州,竟然染上了重病,霎时间全身疼痛,连以前医好的箭伤,也无端复发。常遇春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就急忙召李文忠入帐,向他嘱托后事,与他诀别。真是:
 
北虏已熸臣力竭,
 
西征未捷将星沈。
 
本章主要写扩廓帖木儿和李思齐。扩廓帖木儿、李思齐都是元朝大将,一个驻守太原,遇到敌人劫营就仓皇逃走;一个被称为长关中,听说敌人来了就投降。也许,是元朝到了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的时候了。张良臣虽然骁悍,但他困守庆阳,就像是瓮中之鳖。一切祸事的开始,都是因为自己和部下离心离德导致的。从元朝灭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军心涣散是失败的根本,而从明太祖那儿又可以看出,军心和一才是打胜仗的法宝。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