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义子赵文华

却说杨继盛的妻子张氏本是个知书达礼的妇人,之前劝阻杨继盛不要弹劾严嵩,杨继盛不听,终于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世宗本来不想杀杨继盛,只因严嵩从旁陷害,将杨继盛扯进张经一案,世宗才决定将他一同处斩。张氏知道后焦急不已,最后竟想出了代丈夫一死的办法,于是立即起草奏章说:
 
臣夫谏阻马市,预伐仇鸾,曾蒙圣上薄谪,旋因鸾败,首赐湔雪,一岁四迁,臣夫衔恩图报,误闻市井之语,尚狃书生之见,妄有陈说,荷上不即加戮,俾从吏议,杖后入狱,割肉二斤,断筋二条,日夜笼箍,备诸苦楚,两经奏谳,并沐宽恩,今忽阑入张经疏尾,奉旨处决,臣仰惟圣德,昆虫草木,皆欲得所,岂惜一回宸顾,下逮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夫生一日,必能执戈矛,御魑魅,为疆场效命之鬼,以报陛下。与沈束妻张氏一疏,前后相应,但沈束尚得全生,杨继盛竟致毕命,是亦有幸有不幸耳。
 
杨继盛入狱的时候,有人曾送给他一副蟒蛇胆,说是可以解血毒。杨继盛却婉言谢绝道:“椒山自己有肝胆,不需要此物。”椒山是杨继盛的别号。
 
后经无数次杖打,杨继盛几乎体无完肤,两条大腿上的碎肉一片一片坠下来,而且伤到了筋骨,越拉越痛。杨继盛咬紧牙根,竟然用手将腐肉挖去,又把饭碗打碎,用碎瓷片割断了大腿上的两条大腿筋。这种痛楚真是让人不忍心听也不忍心看。
 
所以张氏在奏折中将这件事写了上去,希望世宗能够饶了杨继盛,放他回来。只是张氏没办法亲自递上奏折,只好托人代呈,然而严嵩又怎么会放任这封奏折流入西宫呢?结果张氏的一片苦心仍然白费,杨继盛最后还是含冤而死。
 
但兵部侍郎张经等人是如何被赵文华陷害的呢?
 
中国沿海向来有倭寇出没。从前太祖曾设防倭卫所控制海滨,成祖也屡次出兵,所以倭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进犯中国沿海。后来日本将军足利义满派人入贡,被封为日本国王,足利氏于是和中国交好,并且代为驱逐倭寇,下令只准商民入市,不准抢掠。因此沿海一带还算平安。
 
世宗继位之后,宁波鄞县人宋素卿畏罪潜逃去了日本,正好碰上足利义满去世,足利义植继位。因为日本这时政治上过于羸弱,无法制止倭寇,倭寇就和宋素卿勾结,借着入贡为名,大肆抢劫宁波一带。幸亏巡按御史欧珠和镇守太监梁瑶诱捕了宋素卿,将他下狱处死,总算是杀了这个汉奸。
 
谁知除了一个又冒出来好些个,什么汪五峰、徐碧溪、毛海峰、彭老生等等,都是中国人,却偏要去勾结倭寇入侵中国人自己的领地。历代都有汉奸,难怪外国人嘲讽我们不爱国。巡按浙江御史已经改任陈九德,他立即上奏请世宗下令抓捕。世宗于是以朱绔为右都御史,去浙江巡抚,并兼管福州、兴化、泉州和漳州的事宜。
 
朱绔上任后,下令禁海,每天练习海战,严加防守,缴获了很多倭寇的船只和他们派来的探子。不料御史周亮等人出于嫉妒,居然弹劾朱绔,说他随意斩杀倭寇,分明是想挑起事端。朝廷昏庸得很,竟然下旨撤了朱绔的职,还要审问他。朱绔气得自杀了,巡抚御史一职也就一直空了下来。
 
直到嘉靖三十一年,安徽人汪直逃亡海上,成为海上巨寇。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和汪直互通消息,导致汪直所向无敌,连海外的倭寇都望风归降,愿意受汪直指挥。汪直于是进犯台州、黄岩、象山和定海各处,浙东一带不得安宁。朝廷经过开会后决定,重新设置巡抚御史,命王忬去浙江提督沿海军务。
 
王忬领命后马上起程,没多久就来到了浙江。他先是得知参将俞大猷、汤克宽智勇双全,马上招为左右手,接着招募士兵,激励将帅,趁夜派遣俞大猷和汤克宽偷袭倭寇。汪直在普陀山安营扎寨,借助岛屿自守。俞大猷带领精兵先发制人,汤克宽为后应,一前一后赶往普陀山,从四面放起火来。汪直等人猝不及防,慌忙逃走,官兵追过去砍死了不少人,还生擒一百多人,烧死的溺死的更是不计其数。汪直逃到福建附近的海域,又被都指挥尹凤迎头痛击,杀得他狼狈而逃。
 
浙江经此一战,人心安定了不少。
 
谁知汪直刁钻得很,又去煽动倭寇,调集了几百艘战舰大举入侵,浙东和浙西同时告警。王忬派汤克宽防守东面,俞大猷防守西面,两人就像中流砥柱一般,任凭汪直怎么横冲直撞也不能越雷池一步。汪直只好改变战略,从北面发动攻势,转而进攻苏州和松州。这两个郡向来都是平静又富饶的地方,没什么守备,倭寇成功偷袭,开始大肆抢掠。倭寇头目萧显更加暴戾,他带着几十名手下在上海、南汇、川沙一带大肆屠杀,直逼松江城。剩下的倭寇就围攻嘉定、太仓,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惨不忍睹。王忬急忙派遣都指挥卢镗火速袭击,萧显一个措手不及,立刻被杀死在大营。萧显一死,他的手下溃散而去,卢镗派兵截杀,倭寇们只好纷纷逃回浙江境内,恰好又遇上俞大猷,霎时间被杀得精光。只有汪直一路,连破了昌国卫、乍浦、青村、柘林等地,王忬调汤克宽北援,途中却遇上瘟疫爆发,士兵们都染上了疾病,汤克宽无可奈何,只好放任倭寇北窜。
 
汪直继续深入江北,在通州、如皋、海门等地肆虐,烧毁盐场,屠杀百姓,山东大震。这时朝廷大臣又开始弹劾王忬,说他以邻为壑,坐视不理。好在世宗比较宽容,并没有加罪王忬,只是改任他为右副都御史,调他去巡抚大同,命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代任王忬的职位。
 
王忬一离开浙江,浙江就开始不安定了。李天宠控制不了局面,请求朝廷另外派人前来,朝廷于是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江南北、浙江、山东、福建和湖广的军事。张经做过两广总督,颇有些威望和信服力。朝廷想尽快剿灭倭寇,命俞大猷、汤克宽为总兵,由张经带队围剿倭寇。
 
张经颇有些自负,因为他调教出来的狼士兵对他死心塌地,每次出战都会拼死效忠,张经于是命他们前来,让各省的统兵官就近驻守,不得擅自行动。本地的将士难道少吗?张经偏要从远处调狼土兵过来,这种命令怎么能让众人臣服呢?将士们于是都不再为张经卖命。
 
而汪直正带着倭寇从北往南回苏州、松州肆虐,乍浦、海宁、崇德、塘西、新市、横塘、双林、乌镇、菱湖等地都没有逃过倭寇的魔掌,汪直现在距离省会仅仅只有几十里地。李天宠留守在省城束手无策,只好命人将城外的民居全部烧毁,实行坚壁清野。
 
张经驻扎在嘉兴,听到消息后也不发兵救援,幸好副使阮鹗和佥事王询在省城死守,城防无懈可击,这才将倭寇逼退。
 
通政司赵文华已经被提拔做了工部侍郎,他上奏请世宗祭海神,因为世宗相信斋祭,所以他投其所好。世宗看完奏折后果然召来严嵩询问,严嵩和赵文华是义父和义子,怎么可能不极力撺掇世宗祭海呢?
 
严嵩还说赵文华懂些兵事,不妨让他前往祭祀,顺便查看军情。世宗准奏,随即命赵文华南下。赵文华得了这个美差,自然沿途索要贿赂,横行霸道。到了江南,赵文华祭祀完毕之后和张经谈论起军事,可张经觉得自己是督军元帅,瞧不起赵文华,而赵文华又自恃是钦差大臣,更加瞧不起张经。所以两人才说了没几句话,就已经是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了。
 
这时候,广西田州的妇女瓦氏带着几千狼士兵到了苏州,张经却还是按兵不动。巡按御史胡宗宪和赵文华勾结起来,催促张经发兵围剿倭寇,张经理都不理。
 
后来胡宗宪又再三催促,张经才说,永顺和保靖的人马还没到齐,等到齐以后再出发也不迟。原来,张经担心赵文华嘴巴不紧,泄露了军情,所以才处处不肯透露实情。
 
赵文华气坏了,立刻上书弹劾张经,说张经的才能足以平定倭寇,但他和很多倭寇都是同乡,所以徇私,故意拖延发兵的时间,延误战机。
 
奏折才刚发出去,张经已经调齐了永顺、保靖的兵马分头并进,倭寇正和卢镗交战呢,张经水陆夹攻,在石塘湾将倭寇杀败,倭寇向北逃去平望,又碰上总兵俞大猷,众人勉强对战,不到半个时辰,倭寇又死伤了一半人,情急之下,他们只好掉头直奔王江泾,不料途中又碰上两路大军。一路是永顺的兵马,由宣慰使彭冀南带领;一路是保靖的兵马,由宣慰使彭荩臣带领。这两支生力军前后夹击剩下的倭寇,逼得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全部去了鬼门关。还有一些没死的窜回了柘林。
 
四路得胜的大军一齐追杀到了柘林,开始纵火逼倭寇出来。倭寇已经先备好了小舟,等火势一起,他们就进了小舟飞快地逃走了。这次胜仗,斩杀倭寇无数,自出师以来,算得上是一次大战功了。
 
张经高兴地给朝廷发去捷报,世宗先是接到赵文华弹劾张经的奏折,正要派人捉拿张经时,张经发来的捷报却到了,紧接着是赵文华发来的捷报,和张经的捷报内容完全不同。赵文华说,狼士兵到了以后,张经下令不许出战,是臣赵文华和胡宗宪督师出战,这才取得了胜利。世宗看着这两封内容迥异的奏折,不禁大伤脑筋,只好又召来严相询问。
 
严嵩和赵文华是什么关系,和张经又是什么关系,难道他会不帮自己的义子去帮一个外人?世宗当下派人抓捕了张经、李天宠、汤克宽等人,到了京城后,任张经怎么解释世宗都不肯相信,坚持说他诬陷功臣,下旨将几人全部处死。
 
严嵩又把杨继盛给牵扯了进去。于是张经、李天宠、汤克宽和杨继盛等九人全部含冤死在西市。
 
张经被捕后,世宗改任周珫,李天宠一职就给了胡宗宪。不久,周珫辞官,南京户部侍郎杨宜顶替了总督一职。杨宜不想重蹈张经的覆辙,凡事都去请教赵文华,赵文华自然越来越嚣张。但狼士兵只服张经,不服赵文华和杨宜等人,所以他们不再受赵文华约束,四处骚扰百姓。
 
倭寇知道内情后再次集结在柘林,分头进犯了浙东、浙西、安徽等地,从宁国、太平折入南京,入侵的范围长达几千里地,杀害的百姓有四千多人。
 
应天巡抚曹邦辅出兵围剿,和倭寇相遇,佥事董邦政怒杀倭寇十几人。曹邦辅下令猛攻,倭寇被官兵追到杨家桥,四面被围。官兵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所有柘林来的倭寇被杀得一个不留。赵文华听说倭寇已经被包围了,连忙赶去抢曹邦辅的功劳,谁知当他赶到杨家桥的时候,倭寇已经全数被歼灭,曹邦辅也已经向朝廷报功了。
 
赵文华气得不得了,就挑选了四千浙江兵,准备和胡宗宪一起进军柘林倭寇的老巢,一面约曹邦辅助攻。江南兵分成三道,浙江兵分成四道。到了松江,赵文华听说柘林的倭寇已经占据了陶家港,就在砖桥安营扎寨。倭寇派精锐偷袭了浙江兵,赵文华打不过,只好退走。江南兵也中了敌军的埋伏,死了两百多人。可赵文华却将战败的责任推给曹邦辅和佥事曹邦政,说是他们两人延误军机,所以才导致围剿失败。
 
世宗又要下旨捉拿曹邦辅。给事中孙濬、夏栻等人力劝世宗说:“曹邦辅做事脚踏实地,为人忠心耿耿,之前杨家桥一役,他将倭寇全部歼灭,战功赫赫。这次拖延了时间肯定有别的原因。赵文华明显是将责任推给曹邦辅。”世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让赵文华秉公处理。
 
赵文华自知倭寇难以平定,于是就上奏请求回朝,世宗准奏。赵文华回到京城后,又说杨宜、曹邦辅等人没有能力剿灭倭寇,只有胡宗宪可以胜任,世宗随即将杨宜免职,曹邦辅贬去戍边,又将胡宗宪提拔为兵部侍郎,总督东南军务。
 
没多久,东南战败的消息传来,世宗开始怀疑赵文华捏造军情,屡次诘问严嵩,严嵩每次都找理由蒙混过去了。赵文华知道后也很惊慌,竟又想了一个办法,把战败的责任推到吏部尚书李默的身上。赵文华告诉世宗,李默和张经是同乡,想替张经报复,派出去的将士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所以东南军才会战败。世宗半信半疑。
 
正在这时,李默出了一道试题,试题中有“汉武征四夷,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晚节不终”等话。赵文华抓住时机,立即上奏弹劾李默诽谤朝廷,并将试题一并呈送上去。世宗阅毕,当即降旨,将李默褫职处死。
 
赵文华回京以后,先是带着珍宝去严府请安。见到严嵩和严世蕃父子,赵文华立即向他们献上了几件奇珍异宝,严嵩自然心里高兴。随后,赵文华又进内室叩见严嵩的妻子欧阳氏,向她献上珍珠、翡翠和宝玉,还口口声声地称呼欧阳氏为母亲,说了无数感激的话。
 
女人最喜爱珍宝,也最喜欢别人奉承,此时,欧阳氏看着义子赵文华,觉得他比亲生儿子严世蕃还要好上几倍,真是让人喜上加喜。
 
这时候,严嵩正好从外面进来,赵文华忙抢先一步起来迎接,腰间的佩带都随着飘舞起来,好像也在迎接严嵩一样。
 
严嵩就座后,和赵文华又谈了一会儿,欧阳氏忽然插嘴说:“相公老了,所以记性也不好了呢。”严嵩忙问自己忘记什么了?
 
欧阳氏微笑着指着赵文华的腰带说:“我儿这样为国操劳,四处奔波,还用着这样的腰带,相公难道不能替他换副新的吗?”
 
严嵩用手拈着胡须慢慢地说:“老夫正在筹划这事呢,夫人不必着急。”
 
赵文华一听,急忙跪下拜了一拜说:“难得义父义母如此厚恩,设法为孩儿升官,孩儿感激万分,都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好了!”
 
严嵩随口说道:“这也没什么难的。”欧阳氏又亲自起身去扶赵文华,赵文华喜出望外,更是接连磕了好几个响头才起来。
 
严嵩接着赐宴,令赵文华留下一起享用,义父和义母坐在上座,赵文华坐在左侧,严世蕃坐在右侧,喝到很晚才回去。
 
没过几天,李默就冤死了,严嵩很得意,特地告诉世宗赵文华有多忠诚。世宗于是提拔赵文华为工部尚书,并加封太子少保。赵文华大喜过望,忙去叩谢严嵩。
 
严嵩对赵文华说:“我看皇上还是有些怀疑你,不过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答应提拔你,你必须想个办法讨到皇上的喜欢,这爵位才能保得住呀!”
 
赵文华叩了一个头说:“请义父赐教。”
 
严嵩捻着胡须说:“依我看,不如再去视察一次军情。”
 
赵文华说:“听说兵部已经决定派侍郎沈良才去了,怎么办才好呢?”
 
严嵩笑着说:“圣旨都能修改,兵部的决议算得了什么!你主动请缨就可以了,我再替你说几句话,保管是你去视察。”
 
赵文华大喜,回去后立即上奏自荐。严嵩又跟世宗说沈良才不能担此重任,不如仍然派赵文华去,江南人民也很感念赵文华,都伸长了脖子盼望着呢!
 
世宗于是命赵文华兼右副都御史,提督浙江和福建的军务,再次下江南。真是:
 
黜陟权由奸相操,
 
居然贼子得荣褒。
 
试看献媚低头日,
 
走狗宁堪服战袍。
 
倭寇与海盗勾结,屡次进犯江浙,自然要打击。朱绔、王忬都是良将,原本足以剿灭倭寇,结果却因遭人诬陷,先后被去职,致使王忬饮恨自尽。张经虽然骄傲自大,但是能力也不小,不然王江泾一役也不能称为第一胜仗。赵文华是什么人?竟敢冒功领赏?先是诬陷张经,接着将罪责推给曹邦辅,回朝以后又陷害李默,种种行为都有严嵩的影子在。严嵩是赵文华的义父,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儿,两人臭味相投,难怪做出这种行径。小人最会的就是谄媚,赵文华甚至奉承严嵩的妻子欧阳氏,利用妇人来为自己谋取官职,他难道不会感到汗颜吗?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