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张辅三下安南国

话说此次南征,成国公朱能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统师南行,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被任命为副将军,在他们以下共有二十五位将军,及兵士八十万,大军分道并进,分别从广西与云南进军交趾。
 
朱能到了龙州,忽然暴病身亡,朝廷随即又命张辅接任大将军。
 
张辅的大军从广西出发,攻破了隘留、鸡陵,南抵芹站搜捕伏兵,造桥渡河。沐晟亦由蒙古进军,拔木通道,斩关夺隘,立营白鹤江,然后又派人到张辅军中,与其约定了会师的日期。安南国皇帝黎苍听说明军入境,马上派兵四处驻扎,依宣江、洮江、沦江、宣良江四川,树栅筑寨,绵长九百里,并在所有江口设置了横木,严防明军。张辅攻到富良江,命骁将于荣,前往嘉林江口,击破敌兵,接着进军多邦隘。沐晟也沿洮江北岸,与多邦隘对垒,两军南北并列,互相声援。
 
多邦隘这时候已经设下土城。土城很高峻,城下还挖了深深的战壕,濠内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竹刺,安南国的士兵们埋伏在战壕后面严阵以待,守卫森严。张辅见状下令道:“此城一旦攻破,安南国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今天,谁要是先登上此城,我必有重赏。”从张辅的话中就可以看出多邦隘有多险要。只见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张辅见士气高涨,当即决定晚上进攻多邦隘。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张辅派都督佥事黄中率领几千精兵,拉着攻城器具迅速越过了战濠,架起云梯爬上了土城。指挥蔡福等人率先登上了城,其他人紧跟其后,霎时间土城上亮如白昼,几千火炬一齐点亮,同时敲起了战鼓,吹起了前进的号角。敌军仓皇失措,都来不及还手就纷纷退到了城下。蔡福入城后立即打开城门,放入大军,和敌军展开了巷战。
 
刚刚反应过来的敌军驱赶大象,朝张辅的大军冲过来,眼看就要将前面的人踩成肉饼。这时,张辅军中突然一拥而上无数猛狮,猛狮的两旁站有神箭手,跟着猛狮前进,边走边射击。大象见了猛狮吓得立即就往回奔,敌军见了只好又向大象射击,让它们继续前进不准回头,大象胆子小,这下更是没命地往回逃,将不少敌军踩得血肉模糊。敌军酋长梁民猷、祭伯乐等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只好边战边逃,张辅带人穷追了数十里地,又杀了好几万人。
 
象阵是南方惯有的阵法,在安南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张辅哪儿来的那么多猛狮?其实,大象是真的,猛狮是假的。
 
张辅早就打探到了城里有象阵,暗地里做了很多假的狮子皮,打仗的时候将狮子皮披在马上,等象阵一冲出来,假狮子也跟着冲出来。象是畜生,不知道辨别真假,看见狮子当然会跑。靠着假狮子,张辅大获全胜,长驱直入东、西两都城。
 
东都是古龙编城,西都是古九真城。
 
张辅、沐晟来到东都,一鼓作气就将它拿下了,然后派手下李彬去攻西都。西都的守卫一听说东都被破早就望风而逃了,整个三江州县都陆续归降。张辅和沐晟步步紧逼,接连剿灭了不少敌兵。大军来到胶水县闷海口的时候,发现那里暑热异常,不宜驻兵,敌军正好以此地为屏障。于是张辅和沐晟商议决定,假装退兵到咸子关,令都督柳升留下驻守,大军则继续后退到富良江。
 
果然没过多久,敌军的战舰就纷纷朝富良江驶来,加上步兵总共有好几万人。张辅见状立即带着大军又杀了回来,大败黎季犛父子。敌军死伤无数,连江水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接着,张辅又向南追到闷海口,无奈之下,黎季犛父子只好坐着小船向海门泾逃去。不料却遇到水涸,情急之下,黎季犛父子只有弃船登岸。张辅等率舟师追到这里,船被搁浅无法继续向前,正在大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时,天上竟忽然下起了雷雨,河里的水顿时涨了数尺,大家都称是天助,于是张辅速递檄文给枊升让他一起来攻,水陆并进。直至奇罗海口,由柳升的部下王柴胡擒住了黎季犛和他另一个儿子黎澄。第二天,当地人武如卿也绑着黎苍和黎苍的儿子黎芮,及其臣子黎季猎前来邀功。安南的战乱这才平定。
 
张辅上奏给成祖说,安南国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现在陈氏子孙已经被黎氏屠杀干净,没有一个存活下来,不如将此国的国制改为郡县制,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成祖准奏,就在安南国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司,将安南国分为十七个府衙,四十七个州,一百五十七个县。并改鸡陵关为镇彝关,派尚书黄福兼任布政使司和按察司、都督吕毅为都指挥使司、黄中为副指挥使司。
 
安排完毕,都督柳升将黎季犛祖孙四人押回京城。
 
成祖在奉天门举行了受俘仪式,将黎季犛和儿子黎苍关进大牢,赦免了黎澄和黎芮。不久,黎季犛被发配到广西充军,黎苍被释放。同时张辅被封为英国公,沐晟被封为黔国公。
 
这是永乐六年春天的事。
 
谁知仅仅半年后,安南国又发生了动乱,可以说是野性难驯。
 
原来,安南国有位陈氏旧臣简定,他在安南国发生内乱的时候投降了黎季犛,还为黎季犛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安南国的内乱虽然平定了,却没有再立陈氏后人做君主,简定心里不服,便找机会逃去了化州。简定联合盗贼邓悉等人一起称王称霸,自称日南王,国号大越。乘着明军北还,简定带人攻击了咸子关,占据了三江府往来的要道。简定对陈氏不能说不忠,但反抗明朝就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
 
各州县知道简定起义的消息后纷纷响应,黎季犛的余党也纷纷投奔了简定。其中以陈季扩、邓景异等人最为猖獗。
 
交趾布政司黄福上奏京城,请求增援。成祖立即派黔国公沐晟带兵数万出征云南,还令兵部尚书刘儁前往参与军事。沐晟率兵南下,来到生厥江的时候和简定相遇。双方交锋不久,简定就假装逃走,刘儁带兵追赶,不料这时陈季扩等人从两旁杀了出来,刘儁顿时阵脚大乱,不仅自己被擒,就连都督吕毅和布政使参政刘昱等人也都战死。沐晟急忙收兵,但伤亡已经过万,只好如实上奏成祖。
 
这就是骄兵必败的例子。
 
成祖听到战败消息也大吃一惊,只好派英国公张辅前去支援,并命清远侯王友为副帅,率兵二十万赶往云南。
 
这边援军还在路上,那边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简定受到陈季扩的胁迫,只能将王位拱手相让,陈季扩于是自称皇上。陈季扩是蛮人,却趁机挑唆安南国百姓,说自己是陈氏后裔,蛮人哪里知道那么多,一听这话纷纷归附陈季扩,陈季扩的势力于是越来越大。邓景异则进攻了盘滩,守将徐政阵亡。沐晟死守阵地不敢松懈,只等张辅的援军到来后再作打算。
 
永乐七年的秋天,张辅的大军才赶来接应沐晟,接着和敌军在咸子关展开大战。
 
安南的士兵在江上排开战舰,以致江面都被船只遮挡得看不到水。张辅见状,当即下令乘风放火,将敌舰烧毁。安南军顿时惊慌失措,急忙四处逃散,根本顾不上救火,慌乱之中,有很多士兵掉进水里淹死了。张辅随即率军生擒了敌军两百多人,缴获战船四百多艘。邓景异逃上岸后一路狂奔,张辅率军追杀他,双方短兵相接,邓景异敌不过,只好回去投奔了陈季扩。陈季扩自称是陈氏后人,上书给张辅,祈求封地招安,张辅拒绝了他的要求,继续进军清化,陈季扩自知打不过,只好远远地逃走了。
 
而简定迟走了一步,来不及走远,只逃到了美良山中。张辅带军进山搜查,发现简定在地上缩成一团,立即将他抓住送进京城大牢,接着继续追寻陈季扩等人。
 
后来张辅在冻潮州生擒了陈季扩的党羽范友、陈原卿等两千人,悉数坑杀,场面令人触目惊心。
 
不久,朝中有使者到来,召张辅回京,留下沐晟镇守。张辅带兵回去后,沐晟继续追击陈季扩到了灵长海口,陈季扩无计可施,只好率众人投降。成祖觉得这次南征将士们太过舟车劳顿,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于是就接受了陈季扩的投降请求,并招降陈季扩为交趾右布政使。
 
可陈季扩表面接受了成祖的任命,暗地里却依旧四处抢掠,成祖只好又令张辅再次征讨安南。
 
张辅来到安南,首先就严明军纪,立下了军令状。都督佥事黄中违反了军纪,张辅立即将他斩首示众,将士们见状,吓得都不敢再随意触犯军法了。
 
张辅和沐晟决定合力扫平贼寇,大军越过月常江,渡过神投海,经过了西心江后来到爱子江,杀死了沿途遇到的所有敌军。敌将阮师桧派出象阵攻击,张辅亲自上阵,连射了两箭。第一箭将象奴射倒,第二箭射破象鼻。大象受了惊,慌忙四散逃跑,敌军大惊失色,一时间阵脚大乱。之前用象阵被张辅打败,现在又用,真是呆子。
 
象阵破了后,张辅率军一拥而上,将敌军冲成数截,杀得他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阮师桧逃进深山,被张辅抓获。出人意料的是,这时,张辅竟意外地发现邓景异也在山里,于是就将他一起抓了起来,当场处死。陈季扩逃去了老挝,都指挥师祐带人紧追不舍,攻破了老挝三关,蛮人四处逃命,只剩下陈季扩和他的妻妾,最后全部被生擒。张辅命人将他们全部带回京城斩首。
 
张辅三下安南国,三擒伪王,威名远播,蛮人因而都很敬佩他。成祖于是就命张辅暂时留守交趾,南方边陲方才得以相安无事。
 
南方战事先说到这里,现在来看看北方。
 
之前,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被明将蓝玉打败,逃到喀喇和林,在土拉河畔被长子也速迭儿杀害,部下不服也速迭儿,于是都相继离散。当时蒙古的疏族帖木儿刚刚平定了中央亚细亚,统辖了西域各个汗国,接着入侵了印度,攻破了埃及,声势大震。
 
元朝初年分封众王,西北一带有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和钦察四个汗国。窝阔台国最先灭亡,其余汗国也相继衰落。最后来自察合台的疏族铁木尔统一了各汗国。听说元主被明军逼得四处逃窜,疏族铁木尔不禁十分愤怒,于是就召集了元军的残余部下大举东征,意欲恢复中原,统一世界。
 
好大的志向。
 
军报到达南京,成祖忙派西宁卫守将宋晟统领陕西和甘肃的军队,严加防御疏族帖木儿。好在疏族帖木儿在东征的途中病逝了,形势这才稍稍缓和。而疏族帖木儿的子孙忙着争夺汗王的位置,根本无暇顾及大明朝,蒙古族也因此一直不振。
 
也速迭儿篡位后,国中一直杀戮不断,坤帖木儿即位的时候,更是被大臣鬼力赤谋杀篡位。鬼力赤除去了蒙古国国号,别称鞑靼可汗。元室改名鞑靼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蒙古族的百姓都认为鬼力赤不是元室后裔,不愿意听命于他。元太祖的弟弟溯只的后裔阿噜台于是就乘机杀了鬼力赤,改立坤帖木儿的弟弟本亚失里为大汗,自己做了太师号令四方,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鞑靼西边有个瓦剌部落,是元朝大臣猛可帖木儿的后裔,向来与鞑靼不和。瓦剌部落的酋长叫玛哈木,成祖在北平起兵时,为了防止玛哈木偷袭,一向和他交好。后来成祖做了皇帝,封玛哈木为顺宁王。玛哈木自恃自己有内援,经常向鞑靼发难,阿噜台去攻打瓦剌,反被他打败。
 
成祖听说他们互相仇杀,就想乘此机会将鞑靼收服。
 
永乐六年,成祖特地派降臣刘帖木儿不花拿着诏书和一些财物去找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但本雅失里拒绝臣服于明朝。第二年,成祖又派给事中郭骥前往,结果郭骥竟然被鞑靼可汗杀了。
 
成祖干脆封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与王聪、火真、王忠、李远等人率兵十万北征鞑靼,还约了瓦剌出兵夹击。瓦剌的酋长玛哈木没等邱福前来会和,就已经带人攻破了鞑靼的都城。本雅失里和阿噜台只好迁徙到胪朐河旁暂住。
 
邱福到了之后,发现鞑靼已经兵败,认为敌人已经穷途末路,轻轻松松就可以歼灭,于是只带了几千精兵继续追击。途中遇上鞑靼的散兵,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立即下令追杀,追至河对岸,活捉到了一个敌军头目。
 
邱福立即问他本雅失里的下落,那个头目说,本雅失里已经仓皇向北逃走了,离这里不过三十里地。
 
邱福大喜:“擒贼先擒王,我们只要抓住本雅失里就好了。”
 
参将李远说:“当心敌军有诈,将军还是等大军到了查清楚以后再进攻吧。”
 
邱福大怒道:“你敢动摇我军军心?敌军主帅就在前面,现在不抓还等到什么时候?”
 
李远又说:“将军辞行时,皇上再三叮嘱,行军在外要慎重,不要中计,难道将军都忘了吗?”
 
邱福的火气更大了:“将军在外打仗,天子的命令有所听有所不听,你不要假借皇上的话来跟我狡辩,军法你是知道的,不要怪我无情!”李远不敢再说话了。后来王忠也力劝邱福不要鲁莽,邱福仍不听,带领众人朝本雅失里逃走的方向追去。
 
一路上邱福的大军遇到不少蒙兵,但他们并不上前冲锋,而是将大军引进了深山,然后吹起呼哨。这时,伏兵突然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把邱福等人团团困住,包围了整整三层有余。邱福、火真、王忠等人突围失败,先后战死。李远、王聪率五百人成功突围,但很快又被敌军追上,双方酣战了很久之后,李远、王聪等人因为精疲力竭而阵亡。
 
大军听到警报后纷纷赶来,又被蒙兵杀得大败,伤亡惨重。
 
成祖得知是邱福的不听劝导致了这次战败后,下令夺去了邱福的爵位,并决定来年春天亲征。
 
转眼间已经是永乐八年,成祖亲自率军北上,命户部尚书夏元吉留在北京辅佐皇长孙朱瞻基,并负责军饷的供应。
 
成祖带领王友、柳升、何福、郑亨、陈懋、刘才、刘荣等人和大军五十万出塞来到清水源。
 
塞外的水又咸又苦,根本不能供人和马饮用。成祖正担忧着水源的事,西北两里外的地方突然涌出了地下泉水,味道甘甜而清冽,军中的人和马有救了。成祖因此给这泉水赐名叫神应泉。
 
接着大军开进胪朐河,来到苍山峡。这时前锋队伍抓到了几名敌兵,还有四匹马,成祖料想敌军没有走远,就下令过河继续前进。本雅失里不敢应战,又向北逃到斡难河。那里就是元太祖发迹的地方。
 
成祖带领众人奋勇直追,一直来到斡难河畔,终于追上了本雅失里,随即展开战斗,本雅失里大败,丢弃了所有的牲畜和器械,只带着七人飞奔离开。之前本雅失里听说成祖要亲征的时候,打算让阿噜台带着众人西逃,阿噜台不听,君臣关系因此分崩离析,本雅失里向西走,阿噜台向东。
 
成祖觉得本雅失里逃远了,不想再追,命大军调转方向进攻阿噜台。
 
时值盛夏,大军在沙漠中前行,挥汗如雨,白天不好长途跋涉,只能趁晚上的时候赶路。成祖渡过飞云壑后侦查到了阿噜台的住处,便派使者前去招降。阿噜台假装答应了,随即派了几个人跟随明朝使者回去复命,自己则带着精锐部队跟在后面。成祖收到回信后登高东望,远远看见几里以外尘土飞扬,好像有千军万马正朝这里赶来一样。
 
成祖不禁起了疑心:“阿噜台既然说来投降,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马?莫非有诈?”成祖于是下令军中严阵以待。阿噜台来到阵前,果然让士兵们大举进攻,成祖也下令回击,一箭射中了阿噜台的胯下坐骑。阿噜台翻落马下,等到部下扶起他时众人已经大乱,阿噜台料想不好,立即换乘了一匹马就往回奔。
 
成祖觉得天气太热,于是下令收军回营休息。
 
第二天,大军班师回朝。阿噜台听说大军退去了,又派人尾随,成祖正防着他偷袭呢,沿途设了伏兵,还派人押着大量货物和军械慢腾腾地走在后面。蒙军贪图货物,纷纷上前抢夺,结果被成祖的伏兵从四面围攻,杀得一个不留,成祖这才安安稳稳地上路回京。归途路径擒狐山,成祖特意在石头上刻下“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风尘,永清朔漠”十六个字作为纪念。返至清流泉的时候,成祖又刻下“于铄六师,禁暴止侮,山高水清,永彰我武”十六个字。
 
七月中旬,成祖回到北京,在奉天殿接受众人的朝贺,并论功行赏。
 
众人正在庆贺凯旋而归,都御史陈瑛却在这时上奏弹劾宁远侯何福心怀不轨。成祖认为何福是建文帝的旧臣,难免起了疑心,何福咽不下这口气,竟然自缢而死。成祖知道后多少有些怏怏不乐,还郁闷了很久。
 
秋天过后,成祖启程南归,途经山东临城县的时候,妃子权氏忽然害了急病,没多久就逝世了,成祖伤痛欲绝,大哭了好几场。真是:
 
赤日炎炎扈六飞,
 
王师力敞始南归。
 
临城一恸红颜逝,
 
不重功臣重爱妃。
 
明朝历代君主中最好大喜功的莫过于明成祖。征讨安南国,征讨漠北,不都是穷兵黩武的行为吗?大概是因为他皇帝的位子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才要四处弘扬国威,好堵住别人的嘴,让子孙后代忘记这段口实,只记得他的功劳。可惜这样的做法劳民又伤财,并没有什么大的益处。成国公张辅很有能耐,除了三擒伪王外,他还指出了开拓边境的好办法,那就是实施郡县制,主张殖民。如果让他长期镇守南陲边境,软硬并施,蛮人一定不会再作乱。可惜成祖志在宣扬国威,并不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治标不治本。后来成祖亲征漠北,蒙古族人还没退却呢,他就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功绩,还说他不好大喜功?不知成祖自己是否能感到一丝惭愧。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