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共有一百回。作者用章回小说体裁形式写的小说,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而是史实力求确凿的通俗历史书,是一部观念先进、文笔优美,足以充分反映历史真实的新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亡国的明朝历史,
第四十章 贵妃万贞儿
两位太后册立完后,接下来就是册封皇后。
 
孙太后宫中原来有一名宫女名叫万氏,小字贞儿,青州人,其父原本是本县的掾吏,后来因为犯法被发配戍边。万贞儿年仅四岁就被带进宫里做杂役,谁知十多年后,小杂役万贞儿居然出落成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长得丰容盛鬋、花肤雪艳,广颊修眉,秀慧如赵合德,身材如杨贵妃,尤其是这一点,在当时是最知名的。
 
孙太后喜欢万贞儿的伶俐,于是召她入仁寿宫掌管衣饰一职。
 
宪宗小的时候去给孙太后请安,万贞儿就在一旁扶衬着,和宪宗的关系相当亲昵。宪宗被册封为太子后,万贞儿正值青春年少,和宪宗依然往来密切,两小无猜。
 
天顺六年,孙太后驾崩,已经十四岁的宪宗,开始渐渐懂得了些人事,便将万贞儿召到东宫服侍。万贞儿这时候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姿色犹在,并且还是处子之身,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二十多岁的女人。之前因为服侍英宗无门,她不免有些叹惜,现在能够服侍太子,自然使出浑身解数想勾搭上储君。
 
当时宪宗情窦已开,再加上万贞儿的挑逗,两人如胶似漆,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万贞儿终于成功地把自己献给了宪宗。一个是初尝云雨,努力钻研,一个是久旱逢甘霖,尽情享受,相处倒也十分和谐。此后两人相亲相爱,几乎每天都形影不离。颇似《红楼梦》中的宝玉和袭人。但宝玉、袭人年龄相当,不足为奇,然而万贞儿的年纪几乎是宪宗的两倍,两人居然也能尽情享乐,真是奇了。
 
英宗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只知道太子渐渐大了,要为他选妃。当下太监就奉旨选入十二名淑媛,经英宗亲自挑选后,留下了三人在宫内,这三人一个姓王,一个姓吴,一个姓柏,都还没有册立。
 
英宗驾崩后,两宫太后觉得宪宗已有十六岁,已经长大成人,一定要为他册立皇后做贤内助,于是就命司礼监牛玉慎重挑选。牛玉认为先帝之前挑选的三个人中,尤属吴氏最为贤惠,可以成为皇后的人选。太后随后亲自核实,见吴氏端庄大方,心里非常满意,便命钦天监和礼部准备相关事宜,择日册封吴氏为皇后。
 
而宪宗迫于无奈,不得不答应了册封一事。
 
后位定下来后,宪宗封万贞儿为贵妃,王氏、柏氏为贤妃。万贵妃虽然地位骤升,但她很不高兴,因为之前她一人专宠,现在突然多了几个女人和她分享宪宗,怎么能不恼呢?所以万贵妃每天去见吴后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臭脸。吴皇后心里虽然不舒服,但面上只得忍耐,忍了二十多天,吴皇后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就开口训斥了万贵妃几句。万贵妃是什么人?她是半句都说不得的人,自然要反唇相讥,甚至吴皇后说一句,她要说两句。
 
吴皇后一时气急,竟命宫女和太监将万贵妃拖倒,自己取过杖来连打了万贵妃几下。
 
这样的委屈万贵妃怎么受得了呢?她回到自己宫里后,就一直不停地哭,凑巧宪宗来看望她,万贵妃这下哭得更伤心了,弄得宪宗莫名其妙,急忙向前询问原因。万贵妃故意不说,由侍女禀报宪宗缘由,宪宗听后顿时龙颜大怒,卷起袖子就要出门。万贵妃见宪宗起身,知道他一定会去找皇后理论,如果任由他去,宪宗年轻气盛,反而会闹得不成样子。
 
想到这里,万贵妃便抢先一步牵住宪宗的衣角,将他拉入房中假装劝解。宪宗既懊恨吴皇后,更怜惜万贵妃,他慢慢地替万贵妃脱下衣服,见她雪白的肌肤上露出好几条杖痕。
 
宪宗不由得大怒:“好一个泼辣货,我要是连她都惩治不了,连皇帝都不做了!”
 
万贵妃呜咽着说:“陛下请息怒!臣妾年老色衰,不及皇后年轻,还请陛下命臣妾出宫,免得皇后看了碍眼。到时候皇后的气消了,臣妾也不用遭这种罪了。”
 
宪宗安慰她说:“你不要这么说,我明天就把她废了。”
 
万贵妃冷笑道:“册封皇后是两宫太后的旨意,陛下废后,不怕两位太后动气吗?”
 
宪宗信誓旦旦地说道:“你别担心,我自有办法。”万贵妃这才不再说什么。
 
宪宗随即命内侍摆酒设宴,亲自给万贵妃斟酒让她消气。酒后两人一起上龙床,又是一番窃窃私语,无非就是关于废后的计划。谈至深夜,两人才一起入梦。
 
第二天,宪宗一起来就去禀报太后,说吴皇后喜怒无常,还喜欢歌舞,不足以母仪天下,一定要把她废了才行。
 
钱太后听了一言不发,周太后却劝阻说:“刚做了一个月的夫妻就要废后,太不成体统了。”
 
宪宗说:“太后如果不肯答应,儿臣情愿不做皇帝。”
 
周太后沉吟了半晌,才说:“先帝在的时候曾打算选王氏为皇后,我因为听司礼监牛玉说吴氏较为贤惠,而且看她们两人的相貌不相上下,所以才立了吴氏,谁知道她脾气这么冲呢!我的意见是,皇儿你能将就就将就,实在不合呢,就改立王氏吧。”
 
宪宗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应声退出,转身去告诉万贵妃这个消息,万贵妃却不以为然。
 
宪宗心想,姑且先废了吴皇后,其他事情再从长计议,随即便向礼部传旨,宣布择日废后,礼部已经受万贵妃嘱托,没有一个人谏阻,立即就开始起草诏书:
 
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成礼。太监牛玉,以复选进吴氏于太后前,始行册立。礼成之后,朕见其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退居别宫。牛玉私易先帝遗意,罪有应得,罚往孝陵种菜,以示薄儆。此谕!
 
诏书一下,吴皇后只好交出册宝,退居西宫。
 
从此,万贵妃就更加觊觎后位,她不断怂恿宪宗到太后面前替自己说好话,宪宗正巧也有这个意思,就去替她说情,可太后嫌万贵妃年龄太大,始终不答应。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可后位还是空悬着,太后于是降旨催促宪宗赶快立王氏,宪宗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
 
好在皇后王氏性情柔婉,和万贵妃倒也相安无事。
 
成化二年,万贵妃生下一子,宪宗大喜,四次派遣中使去往各地,祈求山川诸神的保佑。
 
谁知不到一个月,万贵妃的儿子就夭折了,从此万贵妃再没怀上孩子,她只一味妒忌其他的嫔妃,不让宪宗临幸她们。宪宗也曾偷偷摸摸地临幸过几次,好几次都有妃嫔受孕,但后来都被万贵妃察觉,设法打掉了。
 
宪宗不但不恨万贵妃,反而竭力讨好她。万贵妃喜欢的人,一律重用,万贵妃讨厌的人,全部将其贬斥。万贵妃的父亲万贵被封为都督同知,弟弟万通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还有眉州人万安,他和万贵妃本不是同族,却贿通内使,向万贵妃嘱托致意,大献殷勤,自称是万贵妃的侄子。万贵妃将此转达给宪宗,并帮万安说了几句好话,于是万安得了礼部侍郎的职位,入内阁办事。
 
成化四年正月,宪宗命人在元宵节举办灯会,他要带万贵妃一起游玩。
 
翰林院编修章懋、黄仲昭和检讨庄泉一起上奏谏阻,宪宗不但不听,还将三人降职处理。当时章懋等三人和修撰罗纶一起被称为翰林四谏。
 
罗纶出名是因为大学士李贤。罗伦进士及第两个月后,大学士李贤服丧未满就奉命回朝,罗伦劝阻他不要带孝复职,李贤不听。罗伦于是上奏极力批评他的恩师李贤,这件事震惊朝野,罗纶也因此得罪了李贤,被降职调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直到李贤死去,大学士商辂上奏举荐他,罗纶才得以官复原职,改任南京。
 
李贤是三朝元老,被称为硕辅,但他的名誉因为罗纶一事有所损害,而罗纶也因此成名。
 
宫里的太监梁芳、韦兴、钱能、覃勤、王敬、郑忠、汪直等人,以孝敬万贵妃为借口,在宫外骚扰百姓,搜刮民脂。民间因而怨声载道,就连宪宗也有所耳闻,但他受万贵妃管治着,丝毫不敢过问这件事。梁芳、韦兴等人,还借着为万贵妃祈福的名义,召集番僧修建祠庙,动用的库藏不计其数,这些宪宗都不曾禁止,只要万贵妃满意了,那些人做什么都行。
 
万贵妃年近四十,宪宗依然对她万分宠溺,不得不说万贵妃十分厉害。
 
后来慈懿皇太后钱氏驾崩,周太后想为她另造陵寝,不让她和英宗合葬,万贵妃为了迎合周太后的意思,劝宪宗按母后的意思去办,宪宗心里有些迟疑,就召来群臣商议。
 
彭时首先上奏说:“合葬裕陵已经是惯例了,何必另议?”
 
宪宗说:“朕岂会不知道这个?但母后的旨意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彭时说:“皇上对两宫太后都应当孝敬,祔葬有什么问题呢?”
 
商辂和学士刘定之等人,也纷纷附和道:“皇上遵从礼节才是大孝,况且先帝的意思也是这样。现在可以将慈懿皇太后的棺木放置在先帝左侧,留下右侧虚位以待,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宪宗略微点了点头,随即就宣布了退朝。
 
第二天圣旨依然未下,彭时再一次上奏道:
 
大行皇太后祔位中宫,陛下既尊之为慈懿皇太后,在先帝伉俪之情,与陛下母子之义,俱炳然矣。今复以祔葬之礼,反多异议。是必皇太后千秋之后,当与先帝并尊陵庙,唯恐二后同配,非本朝制耳。夫有二太后,自今日始,则并祔陵庙,亦当自今日始。且前代一帝二后,其并配祔者,未易悉数。即如汉文帝尊薄太后,虽吕后得罪宗社,尚得与长陵同葬。宋仁宗尊李宸妃,虽章献刘后无子,犹得与真宗同祭太庙。何则?并尊不相格也。今陛下纯孝,远迈前代,而祔葬一节,反出汉文、宋仁下,臣未之信。且慈懿既祔,则皇太后千秋之后,正足验两宫雍穆,在生前既共所尊,而身后更同其享,此后嗣观型所由起也。今若陵庙之制未合,则有乖前美,贻讥来叶矣。伏乞皇上采择施行!
 
宪宗看了这封奏章,又召来礼部开会。
 
礼部尚书姚廷夔和其他众臣总计九十九人,全都与彭时持一样的意见。
 
宪宗对群臣说:“悖礼是不孝,不听母命也是不孝,你们为朕想想办法。”群臣坚持原来的意见,姚廷夔还率百官跪在文华门候旨。众人从巳时等到申时,宪宗依然没有降旨,只传令百官暂时退下。
 
百官跪在地上大哭说:“陛下若不下旨,臣等不敢告退。”
 
大臣哭谏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商辂、刘定之等人,又入内劝宪宗降旨,宪宗方才答应照大臣们的意思去办,群臣于是齐声高呼万岁,依次退下。
 
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祐极。成化六年,纪淑妃也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宗。
 
但孝宗以前默默无闻,只因为宪宗根本不知道他的出生。
 
原来,纪淑妃是贺县人,不但貌美如花,而且聪敏过人。成化三年,西南蛮部作乱,襄城伯李瑾和尚书程信等人,前往征讨,先后焚毁蛮寨两千座,俘获了很多人,其中就有纪淑妃,她被俘到京城,发配入掖庭干活。王皇后见她秀外慧中,就亲自教她文字,命她管理内藏。
 
后来,宪宗有一次偶然临幸内藏,正好碰上纪淑妃值班,宪宗就问她内藏的数目,纪淑妃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宪宗龙心大悦,便与她在她的寝榻上,上演了一出龙凤合串,雨露恩浓,熊罴梦叶。
 
过了几个月,纪淑妃的肚子居然鼓了起来,万贵妃知道后,派侍婢去打探,幸而那个侍婢很有良心,知而不报,只告诉万贵妃说,纪淑妃肚子变大是因为得了肿胀病。万贵妃半信半疑,就让纪淑妃退出内藏,住在安乐堂。
 
十月怀胎后,纪淑妃生下一个男孩,她知道自己没法抚养这个孩子,只好咬咬牙把孩子抱出去,交给门监张敏让他拿去溺死。
 
张敏惊讶地说:“皇上没有子嗣,怎么能轻易抛弃骨肉?”
 
张敏将孩子藏入密室,只拿些蜂蜜花粉暗地里喂养。万贵妃曾经派人前去查探,但始终不见有什么动静,也只好作罢。
 
幸好废后吴氏被贬居在西宫,西宫和安乐堂隔得很近,所以,吴氏很快就知道了此事,于是就每天往来哺育,婴儿的性命方才得以保住。
 
宪宗全然不知这一切,他只知道自己有一个皇子名叫祐极。祐极两岁的时候,宪宗立他为皇太子。谁知到了第二年二月,皇太子忽然患病,而且病势凶猛,什么药都不管用。只过了一天一夜,皇太子就夭折了。宫里的太监宫女都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暗暗查访,果然发现是万贵妃下的毒手。
 
但万贵妃宠冠六宫,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大家只好置若罔闻,明哲保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成化十一年。
 
宪宗因为处处受制于万贵妃,时常闷闷不乐,再加上思念死去的太子,更加觉得抑郁寡欢。
 
一天,宪宗召太监张敏给自己梳头,忽然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已经有了白发,不觉忧愁起来,叹息着说:“朕都已经老了,还没有子嗣,这可如何是好呢?”
 
张敏听了,跪下磕了一个头,说:“万岁爷已经有儿子了。”
 
宪宗愕然地说:“朕的儿子已经死了,哪里还有子嗣?”
 
张敏又叩了一个头,说:“奴才的话一出,恐怕性命就不保了,只要万岁爷为皇子做主,奴才死而无憾。”
 
此时站在一旁的司礼监怀恩也跪下,说:“张敏说的不假。皇子被抚养在西宫,现在已经六岁了。因为担心遭到毒手,所以才不敢上报。”
 
宪宗大喜过望,下令立马摆驾西宫,派张敏等人,去安乐堂迎接皇子。
 
纪淑妃抱着儿子大哭,说:“我儿这一去,我的性命就难保了。孩子,你在这里六年,今日一去,看见穿黄袍有胡须的,就是你的父亲,你上去拜见就是了。”
 
说着,纪淑妃为儿子换上一件小红袍,抱上小车,命张敏等人护送前去。
 
到了西宫的台阶前面,那孩子竟然自己从车里下来,扑到了宪宗的怀里。宪宗把他抱到膝上看了好久,不禁悲喜交集,流着泪说:“像我!像我!的确是我的儿子!”张敏随即将纪淑妃被临幸的年月,以及孩子出生时的情形详细地向宪宗描述了一遍。
 
宪宗接着召见了纪淑妃,握着她的手痛哭了一场。然后,宪宗一面命司礼监怀恩去通知内阁,内阁大臣无不欢欣雀跃;一面命礼部为孩子取名,礼部为他取名叫祐樘,接着宪宗又册封纪氏为淑妃。
 
大学士商辂担心祐樘重蹈太子祐极的覆辙,但又不便明说,只好和同僚商议,写了一封奏折,呈将上去,大意是:“皇子聪明机灵,是国家的未来,更受贵妃保护,视若己出。但外面有人纷纷议论说,皇子和母亲很久都不能相见,不利于成长,应该让他们母子朝夕相处,一切抚育的事宜仍由贵妃主持。”宪宗准奏,将纪淑妃移居到永寿宫,并时常召见她,一起把酒言欢。
 
此后宫内的妃嫔稍稍放大了胆子,被宠幸怀孕和诞下皇子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
 
先是邵宸妃生下儿子祐杭,张德妃生下儿子祐槟,接着,姚安妃、杨恭妃、潘端妃、王敬妃等人也陆续生下男孩,宫中一片添丁的欢乐,只有万贵妃满怀痛苦,早晚哭泣。后来她终于忍无可忍,又用药死太子的手段杀害了纪淑妃。
 
有人说纪淑妃是被逼自缢的,有人说是万贵妃派人勒死的,总之确凿无疑的是,纪淑妃是被万贵妃害死的。太监张敏听说纪淑妃暴毙,知道自己也活不长了,于是祈祷上苍保佑皇子祐樘平安健康,然后吞金自杀了。
 
真是:
 
祸成燕啄帝孙残,
 
雏子分离母骨寒。
 
瓜熟不堪经再摘,
 
存儿幸有一中官。
 
三十多岁仍然宠冠后宫,权倾朝野,真不知万贵妃会使什么秘法。她又阴险又狡猾,又贪心妒忌心又重,天生是来扰乱明朝后宫的,虽然这是明朝的气数,但宪宗也太不明事理了。柏贤妃的儿子祐极中毒身亡,纪淑妃的儿子祐樘六岁了才敢让宪宗知道,后宫里真是吃人的地方。好在万贵妃并没有用吕后的手段来对付后宫妃嫔,否则后宫必定要多许多人彘不可。这真是宪宗的大幸。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