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十三岁的嫔妃

却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里的一天,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意外失火,损失巨大。世宗下诏斋祭五天,后来又听信术士的话,下旨修建正阳门楼。
 
赵文华这时正在工部任职,督建正阳门楼本是他的职责,自然无法推脱,但是世宗命他两天之内竣工,时间这么紧怎么可能建得成呢?
 
赵文华不禁慌张了起来,尽管他立马找人开工,连夜赶工,两天后门楼也只完成了一半。
 
这天正好是严嵩值班,世宗于是问他道:“朕命赵文华督造门楼,开工两天了还只建了一半,这么松懈,难道是藐视朕?”
 
严嵩急忙为赵文华开脱说:“赵文华从南征回来以后就中了暑,至今还没好呢!想必是因此耽误了时间,并非是有意怠慢。”
 
世宗听后默然不语。严嵩退下后,便让严世蕃去通知赵文华,让他早做准备,免得受罚。无奈之下,赵文华只好上奏请求离职,世宗亲自答复了他,准他回乡休养。赵文华接旨,只好收拾行装去严府告别。
 
欧阳夫人见了赵文华,不禁可怜起他来,便叫他留下来住几天,赵文华于是就留了下来,顺便看看还有没有官复原职的可能。正巧世宗在斋祭,暂时不再加封任何官员,赵文华就让儿子赵怿思到宫中请假,说要送父亲启程,无非是希望世宗挽留他。
 
不料,事情弄巧成拙,没想到世宗竟下旨指责赵怿思顾家忘国,按罪应发配戍边。而赵文华有意试探圣上旨意,目无君上,按罪应削职为民。
 
赵文华接到这道圣旨,不由得涕泪交加,万念俱灰。再加上父子离别,更是愁上加愁。但事已至此,也无力回天,赵文华只好带着家眷雇船南下。他本来平时就有病,现在又遇上这么大的挫折,旧病很快就复发了。
 
一晚,赵文华忽然觉得肚子鼓胀,就用手去揉,只听“噗”的一声,肚子竟忽然爆开了,肠子都流了出来。赵文华当即毙命。生前所有的荣华富贵顿时全都变成了泡影。
 
胡宗宪听说赵文华被罢官后,因为自己失去了一个帮手,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虽然已经除去了徐海等人,但是汪直仍然纵横海上。胡宗宪和汪直都是徽州人,汪直当了海盗后,没有把母亲和妻子带去,他的母亲现在被关在狱中。胡宗宪令人将汪直的妻子和母亲接到了杭州,好生款待,并亲自去慰问过一次,让汪直的母亲写信给汪直。
 
汪直收到家书后非常感动,这才知道家属不仅平安无事,还受到了胡宗宪的礼遇。
 
胡宗宪又派蒋洲去游说汪直,汪直叹着气说:“徐海、陈东、麻叶三人都死在胡都督手里,我难道也要去自寻死路吗?”
 
蒋洲说:“这么说就错了。徐海、陈东等人和胡都督并非同乡,所以他不得不为民除害。阁下和胡都督同是徽州人,有着特别的情谊。现在阁下的家属都在杭州,一切的衣食住行都由胡都督安排,阁下想想,要不是念着同乡之情,谁肯优待敌人家属?”
 
汪直若有所动地说:“据你这么说,胡都督真的没有害我的意思?”
 
蒋洲说:“胡都督不但不想害你,还要护你呢!”
 
汪直听了踌躇了半晌,说:“既然如此,你先回去吧!我过几天就来投降!”蒋洲于是和汪直约好了日子,当下便返回去据实禀报胡宗宪,胡宗宪非常高兴。
 
谁知等了几天,也不见汪直来投降,巡按周斯盛就对胡宗宪说:“汪直狡诈,蒋洲一定是被他收买了,所以谎报军情。不能说他无罪。”胡宗宪听信了周斯盛的话,当下就将蒋洲逮捕起来,投进了监狱。蒋洲边替自己辩解,边说汪直为人豪爽,不会无缘无故地失约,之所以延期,其中一定另有原因,可能是因为逆风船不好走导致的。
 
就在这时,外面有探子来报说:“舟山岛附近有几艘海船,里面都是海盗,为首的就是汪直。他说是来投降的,但是因为带的人太多,沿海的将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大帅准备如何处置?”
 
胡宗宪说:“他既然愿意投诚,我们就没必要怀疑他。”当下便和周斯盛商议,准备仍然派蒋洲去招抚汪直。而周斯盛担心蒋洲靠不住,请胡宗宪另派他人。胡宗宪于是又将蒋州押回了监狱,改派指挥复正前去招抚汪直。
 
结果蒋州也因此逃过一劫,可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汪直见将士们戒严,不免有些心慌,就问夏正说:“蒋先生为什么不来?”
 
夏正说:“蒋先生正好有事情,没时间前来。”
 
汪直说:“胡都督是怀疑我故意延期吗?我是因为路上遇到大风,船只被毁,只好回去改乘别的船,所以才延误了日期。”
 
夏正说:“胡都督心胸开阔,不至于会怀疑阁下。”汪直还是不相信,只派了养子王滶随夏正去见胡宗宪。
 
胡宗宪问王滶:“汪直为什么不来?”
 
王滶说:“我们好意来投诚,你们却严阵以待,所以不要怪我们也有戒心。”
 
胡宗宪再三解释和安慰,王滶才说:“父亲汪直很愿意觐见大帅,但是被左右拦住了。大帅如果有诚意的话,可否派一位大官去换他上来?那样我们才能放心。”
 
胡宗宪说:“这有何妨。”当即就派夏正跟着王滶走了。王滶将夏正留在船上,一面请汪直上岸去见胡宗宪。
 
胡宗宪开门相迎,汪直忙跪下请罪。
 
胡宗宪亲自将他扶起,笑着说:“大家都是同乡,自家兄弟,何必客气!”随即邀汪直就座。
 
汪直坐下后,感慨地说:“大帅不计前嫌把我招到这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后我一定为大帅肃清海盗和倭寇,借此赎罪。”
 
胡宗宪说:“老兄敢作敢当,他日为国家出了力,爵位一定在我之上。”
 
汪直大喜说:“这全仗大帅提拔。”
 
胡宗宪接着设盛宴款待汪直,一面令手下将蔬菜和米饭送到汪直的船上,让夏正做东道主,款待船上的各将领。
 
喜出望外的汪直这下对胡宗宪更是感激万分,宴会结束后,胡宗宪留汪直在客馆住下,命人写好奏折,替汪直请罪,当天就发了出去。
 
过了几天,胡宗宪接到朝廷的回复,展开一看,不禁皱起眉来。
 
原来朝廷认为,汪直是海上强盗的元凶,罪不可赦,下令胡宗宪立即将他就地正法。
 
胡宗宪想:“这事可怎么办?朝廷的圣旨是万万不可违的,看来只有将汪直正法了。夏正的生死怕是不能兼顾了。”于是不动声色地将圣旨收了起来,继续邀汪直饮酒。
 
酒过三巡,胡宗宪拱手对汪直说:“我之前呈上去的奏折皇上已经看了,如今圣旨刚到,足下要高升了。”
 
汪直的“感谢”两个字刚一出口,就见两旁的便门突然拥出无数持刀佩剑的士兵,正在诧异之时,只听胡宗宪高声对他说道:“请阁下跪下听旨。”汪直无奈,只好离座跪下。
 
胡宗宪站在高处大声宣旨,念到“就地正法”四个字时,立即就有士兵上前将汪直绑了起来。
 
汪直厉声喊道:“胡宗宪!胡宗宪!我原先就说你靠不住,没想到又中了你的计!你真狡猾!”
 
胡宗宪扬了扬手中的圣旨说:“请你原谅,我写的奏折也在这里,不妨拿给你看。”
 
汪直恨恨地说:“还看什么奏折!总之就是要我死罢了!”
 
胡宗宪也不和他多争辩,当下命刀斧手将汪直推出辕门,一声炮响过后,汪直的脑袋当即就落了地。
 
消息传到汪直船上,那帮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个个都怒气冲天,立即把夏正拿下,你一刀我一剑地将他剁成了肉泥,算是为汪直偿命。接着众强盗扬帆而去。
 
夏正真是死不瞑目。
 
汪直剩下的党羽还有三千余人,他们仍然联络倭寇,到处抢劫,胡宗宪也不去追击,竟然还上奏称,巨盗已经被诛杀,海盗和倭寇都被荡平了。世宗大喜,封胡宗宪做了太子太保。
 
海外倭寇荡平后,世宗正好得以专心他的斋祭,并说:“倭寇得以荡平都是鬼神保佑啊!”竟将功劳归到陶仲文身上,加封他为恭诚伯。
 
另一方面,世宗还将翰林院侍读严讷,修撰李春芳等人一起升为翰林学士,入西苑办事,负责代撰青词。
 
内外的官员都企图邀宠,纷纷迎合。
 
徽王朱载埨是英宗的第九个儿子朱见沛的曾孙,封地在钧州。他的父亲朱厚爝和陶仲文有些交情,陶仲文跟世宗说朱厚爝尊道,世宗于是封朱厚爝为真人,颁给他金印。
 
藩王被加封真人,这可真是古今罕见。
 
朱厚爝死后,儿子朱载埨继承了他的爵位,依旧尊道,世宗也就没有收回那枚金印。
 
当时南阳有个方士叫梁高辅,年过八十,头发和眉毛全白了,两手的指甲有五六寸长。他自称会吐纳之法,可以自行新陈代谢。朱载埨听说后就请他入府,向他求教。梁高辅欣然应允,除了面授朱载埨吐纳之法外,又替他炼制了春药。
 
据《明史杂闻》上记载,梁高辅所炼制的春药是用童女七七四十九人,在她们第一次初潮的时候采集她们的经血,晾晒多年,精心炼制出来的一味药。梁高辅对朱载埨说:“这种药有一种奇效,服用之后一晚上可以临幸十多名女子,并且可以长生不死,和地仙没有区别。”朱载埨和自己的妻妾试了一下,果然和梁高辅说的一样,跟自己平时的状态大不相同。
 
朱载埨不敢藏私,于是就写信给陶仲文,请他将梁高辅举荐给世宗。世宗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精力早就大不如前,后宫妃嫔又那么多,靠一个老头怎么可能应付得过来呢?妃嫔们背地里不免有些怨言,世宗也觉得很抱歉,所以就算听到了些怨言也只能默默忍受下来。现在陶仲文举荐了梁高辅,世宗服用了春药之后,居然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一样,每晚能宠幸多个妃子,世宗喜出望外,封梁高辅为通妙散人,朱载埨因为举荐有功,也被加封为忠孝真人。
 
谁知朱载埨受封后更加恣意妄为,不但破坏民居、霸占土地,还杖杀谏官王章。后来朱载埨微服去扬州游玩时被官兵抓住,在被拘留了三个月后,朱载埨竟私自溜走了,接着他又写信给梁高辅向他索要贿赂。梁高辅没有理他,朱载埨等了几天见梁高辅还没有回信,正准备写信诘责梁高辅,没想到这时梁高辅的信却到了。
 
朱载埨还以为自己有求必应呢!谁知打开信一瞧,并没有银票什么的,梁高辅只说皇上需要药,自己一时来不及提炼,想起阁下这里还有一些,所以特地派人来取。
 
朱载埨看完信不禁勃然大怒:“那个忘恩负义的人!要不是本藩王,他哪能有今天?我求他办事他理都不理,他求我我就一定会答应吗?”朱载埨当下就拒绝了来使,说梁高辅给的药已经用完了,无法遵命。
 
来使走后,朱载埨却派人送药入京给陶仲文,托他献给世宗。
 
你不送也就罢了,现在多此一举,不是弄巧成拙吗?
 
那边梁高辅知道这事以后也很忿恨,便上奏世宗,把朱载埨的不法之事全部说了出来。世宗立即派太监去调查,太监回来后说,梁高辅说的句句是实话,并说朱载埨自称张世德,在南京强抢民女。世宗听了大怒,下旨夺去朱载埨的真人印。陶仲文虽然可怜朱载埨,却也不敢为他辩护。
 
接着南中有个叫耿安的人来找世宗诉苦,说朱载埨强抢他女儿,世宗当即下旨将朱载埨废为庶人,幽禁在凤阳。朱载埨悔恨交加,竟然悬梁自尽,所有的妃子也都跟着他上吊了,其子女被贬去开封,徽王一族从此就中断了。
 
朱载埨死后,世宗更加宠信梁高辅,梁高辅也一心一意为世宗炼药。他精挑细选了三百名八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女童,将她们养在宫里,等她们初潮一到,立即就将她们的经血取来混进药里,梁高辅还给这味春药取了一个美名,叫“先天丹铅”。
 
后来又选入了一些十岁左右的女童,一共一百六十人,加上之前的就有四五百名女童了。这些女童平时无事的时候就去祭坛帮忙做杂役,或者去西宫侍奉世宗。
 
话说有个姓尚的女童被选进西宫值班,年仅十三岁,长得秀外慧中。
 
一天黄昏,世宗坐在那里一边诵经,一边击磬,击着击着就困了起来,于是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竟把击磬的槌敲到别的地方去了。众侍女都低头站着,有些没有看见,就是看见了也不敢作声,只有尚女失声大笑。
 
这一笑就惊醒了世宗,世宗张开惺忪的眼睛,正好看见尚女脸上半开的梨涡,脸上还带着笑意。世宗本想厉声呵斥,却忽然被尚女这种憨态打动了,不知不觉怒气也消了,就又默默低下头继续看经。
 
但是经过刚才一事,世宗心里忐忑不定了起来,眼睛也不由自主地去看尚女。尚女的脸上先是带着笑靥,后又变成羞怯,接着低下头拨弄自己的衣袋去了。这些在世宗看来是那么娇憨,不禁越看越喜欢,哪还有心思念经?
 
世宗索性把尚女叫到了面前,一面令侍女们退出。侍女们奉旨退下,多半都为尚女捏了一把冷汗。
 
世宗叫尚女过来后,先是问了问她的身世,接着就将手里击磬的槌一扔,顺手牵住尚女,将其拉入内室。世宗服了春药后,当下宠幸了尚女。尚女只有十三岁,遇上这种事既不敢哭,又不敢叫,只好咬着嘴唇默默忍受。
 
但她毕竟是个处子,世宗有些过意不去,完事后就让她穿好衣服退下了,接着宣召庄妃。
 
庄妃姓王,起初并不得宠,平时一个人住在深宫里难免有些寂寞伤怀。她自幼聪慧,平时就吟成了几首宫词来消遣,世宗知道后,十分怜惜,就召她侍寝。接着册封她为庄妃,后来又加封为贵妃,主管仁寿宫的事情。
 
方皇后驾崩后,正宫娘娘的位置一直空悬着,世宗有意让庄妃接替。但陶仲文暗中向庄妃索要贿赂,庄妃却又偏偏不肯,陶仲文因此怀恨在心,于是想方设法不让世宗再立后。世宗本就非常信任陶仲文,况且连立三个皇后都没有皇子,既然天意如此,世宗也不再强求,不过,世宗依旧非常宠爱庄妃。
 
等到庄妃应召而来,尚女已经起身离开了,世宗急不可待,不及和庄妃解释,立即让她侍寝,再赴巫山。
 
两天后,世宗再次召尚女侍寝,尚女依然感到心惊胆战,先是推脱不去,后终因无法违背圣旨,只好领旨而去,再去领赐世宗的恩宠。谁知这一次竟和前一次迥然不同,尚女这才不再惊惶,后来竟还觉得无比畅快,于是一宵欢爱,难以尽说。世宗一时高兴,封她为尚美人,后来又将她册封为寿妃。
 
可就在老夫少妻如胶似漆的时候,有一太监忽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向世宗呈上一方罗巾。罗巾上遍布血迹,世宗模模糊糊地辨认了一下,方才发现是一首七言律诗:
 
闷倚雕栏强笑歌,
 
娇姿无力怯宫罗。
 
欲将旧恨题红叶,
 
只恐新愁上翠蛾。
 
雨过玉阶天色净,
 
风吹金锁夜凉多。
 
从来不识君王面,
 
弃置其如薄命何?
 
世宗看完后,不禁泪流满面,此诗究竟是谁所作,敬看下章。
 
明朝有两个汪直,一个是太监,一个是海盗。两人的名字里都带个“直”字,但他们不仅名不副实,而且都作恶多端。如果要我比较的话,我更欣赏海盗汪直。汪直在海上逃亡这么多年,一听说母亲和妻子受到了胡宗宪的优待以后,立刻就产生了归顺之心,可见,汪直是个很有孝义的人;后来他和蒋洲约定投降的日期,中途遇上风暴还是换船前来赴约,可见汪直也是个非常守信的人。胡宗宪为汪直保奏,朝廷却非要赶尽杀绝,不给他改过的机会,不仅导致汪直冤死,还让夏正也为汪直陪葬了,我不禁要为汪直呼冤,更要为夏正呼冤。世宗每天斋祭,手上却还是沾满鲜血;想要修仙,却又贪恋美色,这不自相矛盾吗?况且一个五十岁的老头子,竟然逼十三岁的女子侍寝,真是荒唐。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