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共有一百回。作者用章回小说体裁形式写的小说,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而是史实力求确凿的通俗历史书,是一部观念先进、文笔优美,足以充分反映历史真实的新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亡国的明朝历史,
第八十章 明末三案之梃击案
却说韩本用等人抓住莽汉后,立即将他绑住交给东华门的守卫,由指挥朱雄关押起来。第二天,太子据实上报神宗,神宗命巡城御史刘廷元审讯犯人。刘廷元当场提审,莽汉说自己名叫张差,是蓟州人。他也只说了这两句清楚的话,其他时间都在胡言乱语,说话颠三倒四。
 
刘廷元看他前言不搭后语,模样狡猾,而且再三诱供都问不出来什么,只好下令退堂,请神宗派别人再审。神宗又命刑部郎中胡士相、岳骏声等人复审。
 
这次张差倒是说了些东西出来,他说:“李自强、李万仓等人烧了我的柴草,我气愤至极,想到官府告状,四月份我来到京城,从东门走进来,因为不认识路,后来又向西走,遇到两个男子给了我一根枣木棍,说拿着这个可以申冤,我一时发狂就闯入了宫中,打伤守卫后走入了前殿,然后就被人给抓住了。”胡士相等人听得迷迷糊糊,还是难以下定论,只好照之前刘廷元的奏折复命。
 
当时叶向高已经告病回乡,神宗任用了方从哲、吴道南为内阁大臣,他们的资历和威望远远都不够,所以不敢随便下定论,就和刑部商议,打算按殿前伤人罪将张差处斩。奏折还没来得及递上去,提牢主事王之寀又有了新的线索上报。
 
原来,王之寀在狱中发放饭菜的时候,私下里问张差到慈宁宫闹事的原因,张差起初不肯说,后来又说是不敢说。王之寀于是屏去左右,只留下两个小吏替他作证。
 
张差这才开口说道:“小人名叫张五儿,父亲叫张义,已经病故。最近马三舅、李外父叫我按照一个不知姓名的老公公的吩咐办事,并约定事成之后会给我田地。我就跟他到了京城,来到一个大宅子里,这时又来了一个老公公,他请我吃饭,还嘱咐我说:‘你先冲进去,撞见一个杀一个,杀人没有关系,我们自然能救你出来。’吃完饭以后,一个老公公就带我从厚载门入了慈庆宫,门口的守卫拦我,被我击伤了。后来因为老公公太多,我就被抓住了。”
 
王之寀知道张差所说的老公公指的是太监,就又问马三舅、李外父叫什么,住在哪里。张差又开始答非所问了,只说:“柏木棍、琉璃棍都没法查出来,更何况这是根枣木棍呢?”
 
王之寀问了几次,张差还是不说,只好出狱先录下供词。侍郎张达知道后上奏说:“张差既没有疯也没有发狂,他还颇有胆识,只是因为害怕受到刑罚所以才不招,从他的欲言又止来看,只要皇上亲自审问,或者派三司会审,张差一定会说实话,一切也自然会水落石出。”
 
户部郎中陆大受、御史过庭训也上奏请神宗亲自审讯,神宗都没有答复,无非是担心牵连到郑贵妃。
 
过庭训看神宗不回复,就悄悄让蓟州的官员搜集证据,后来得到知州的戚延龄传来的消息:“郑贵妃派太监到蓟州建造佛寺,太监烧制陶瓷需要柴薪,当地人都想去卖柴赚钱。张差也把田卖了换成柴,想从中谋取利润,谁知其他人因为嫉妒张差,就纵火把他的柴全部烧掉了。张差向太监诉冤,反而被太监指责,一想到自己破产了,张差就非常气愤,所以发了狂似的想要上京告御状。这就是张差到京的缘由。”
 
朝廷大臣们看到这消息,都说张差确实是疯了,案子可以了结了。因为这样结案的话,就可以省去其中的不少枝节。员外郎陆梦龙告诉侍郎张达,这个案子事关重大,不应该模糊结案,于是又让十三司再审。但张差还是坚持之前的供词。
 
陆梦龙于是想了个办法,给张差纸笔,让他画出入宫的路径,写出遇到的人的姓名,并向他许诺说,要是他如实交代,朝廷不但会免了他的罪,还答应赔偿他被烧毁的柴薪。
 
张差信以为真,立刻喜出望外地在纸上写道:“马三舅名叫马三道,李外父名叫李守才,两人都住在蓟州的井儿峪。不知姓名的老公公其实是修铁瓦殿的庞保,不知道街道的住宅其实是刘成的大宅。马三舅和李外父经常到庞保那里送灰,庞保、刘成两人在玉皇殿前面商量,要马三舅和李外父逼我入宫袭击太子。要是能伤到太子,我今后就会有吃有穿,还有姐夫孔道也这么说。”
 
写完这些话,张差又随手画出了入宫的路径呈给陆梦龙。
 
陆梦龙看完递给各司说:“案情已经出来了,只等人犯到齐就可以知道分晓了,我就说了他没疯吧。”接着陆梦龙假装安慰了张差几句,下令将他带回狱中,然后一面写信到蓟州,让他们提审马三道等人,一面请法司提审庞保、刘成对质。
 
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的内侍,这次被张差供了出来,就算郑贵妃再能言善辩也洗不净这连带关系。郑贵妃的哥哥郑国泰也和此案有关系,吓得连忙上奏辩解。给事中何士晋则直接上奏攻击郑国泰和郑贵妃。
 
之前的巫蛊一事已经牵连到郑贵妃和她的内侍,现在又看到弹劾郑贵妃的奏章,神宗不禁为难了起来,于是就动身来到郑贵妃宫中。
 
郑贵妃迎驾的时候,见神宗满脸怒容,心里已经是忐忑不安了,接着神宗又从袖子里抽出一封奏折掷到郑贵妃脚边,郑贵妃不看也就算了,看了几句后顿时就急得花容失色,泪水簌簌地往下掉,忙在神宗面前跪下,边哭边求他原谅。
 
神宗见状感叹道:“人情汹汹,这是大臣们的意见。朕也不便护着你,你去求太子吧。”说罢,就转身离开了。
 
郑贵妃听了神宗的话,忙赶到慈庆宫去见太子向他哭诉,并向太子表明心迹。郑贵妃甚至屈膝向太子跪了下来,太子慌忙答礼,连声答应会为她调解此案,郑贵妃方才起身回宫。
 
太子随即上奏神宗,请他将人犯速速处决,不要再牵连其他人了。神宗于是带着太子和皇孙等人来到慈宁宫,召大臣方从哲、吴道南等人入内。百官黑压压地跪了一地,神宗开口对众人说:“朕自从母后逝世以来,每天悲痛不已。今年春天过后,朕的腿和膝盖都没什么力气,但每逢初一、十五,朕都必定会到慈宁宫来在母后的座位前行礼,不敢有丝毫懈怠。最近突然有疯子张差闯入东宫伤人,外面也传出了许多流言蜚语。你们谁没有父亲或者儿子,如此这般是想离间朕和太子的感情吗?”
 
说到这里,神宗又拉着太子的手说:“太子十分孝顺,朕也非常疼爱他。”说到这的时候,下面突然有人发言说:“皇上疼爱太子,无非是因为太子肯顺从皇上罢了。”神宗开始没听出来是谁在说话,就问左右下面是谁在发言。
 
左右说:“是御史刘光复。”
 
神宗顿时脸色一变:“什么顺从不顺从?”刘光复又大声重复了一遍,神宗大怒,喝令锦衣卫将他拿下,但是喊了三声锦衣卫都没有出现,神宗只好改令左右将刘光复绑住,押到朝房去候旨。
 
这时方从哲等人叩头说:“小臣无知说错了话,请皇上息怒!”神宗的脸色这才好转了一点,徐徐说道:“太子已经成年,朕要是有其他想法的话,早就实行了,还用等到现在?况且现在福王已经去了藩地,离京城有几千里地,除非朕宣召他,他才能来京。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太子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而且都到齐了,你们好好看清楚!”
 
神宗随即命内侍带三个皇孙到石级上,指着他们对众臣说:“朕的皇孙都已经这么大了,你们还有什么话好说?”接着问太子:“你有什么想对大臣们说的,今天都告诉他们吧。”
 
太子领命,开口说道:“这样一个疯疯癫癫的张差,刑部将他正法就可以了,何必株连其他人呢?大臣们都怀疑我们父子,但你们难道可以没有君主?本宫难道可以没有父亲吗?况且我们父子相亲相爱,你们是什么居心,难道一定要逼本宫做不孝子吗?”
 
神宗等太子说完这番话后问大臣们说:“太子的话你们可都听到了?”
 
群臣齐声说听到了,接着相继叩谢告退。
 
隔了几天,案情确定下来了,张差被凌迟处死;马三才等人被流放,李自强、李万仓只不过被打了几棍;后来庞保、刘成也被杖毙在宫内;王之寀被徐绍吉等人弹劾,降职为民;何士晋外调、陆大受被夺官、张达被夺去俸禄、刘光复被关进监狱,很久之后才被释放。
 
虽然神宗仍然袒护郑贵妃,但张差一案总算是尘埃落定,神宗久居深宫不出已经二十五年,这次也总算是朝见了百官一回。
 
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崛起,建元天命。
 
大明的江山后来就是被努尔哈赤的子孙夺去的,可以说是关键的一笔。
 
相传,努尔哈赤的祖先是金国的后人。金国被蒙古灭亡后,遗族逃到东北,在长白山下住了下来。清朝的史官为了宣扬神圣,说很久以前几个仙女下凡在池中洗澡,大的叫恩古伦,小一点的叫正古伦,最小的叫佛库伦。后来有一只神鹊衔着一枚朱果经过,果子掉在了佛库伦的衣服上,佛库伦吃下鲜果以后就怀孕了,十月怀胎之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布库哩雍顺,姓爱新觉罗氏。
 
男孩渐渐长大,他用柳条编成了一条筏子,乘筏渡河来到一个村子。那个村子里的人只有三种姓氏,而且正在争夺什么东西,就在这时候,男孩乘着筏子漂了过来,村民们都惊为天人,将他接进了村子,并愿意奉男孩为主,不再互相打斗。巧的是村子里还有位老丈人,因为喜欢男孩的俊朗,愿意将爱女嫁给他,男孩于是安心在村子里住了下来,并将村子建设成了一个堡寨,名叫鄂多哩城。
 
男孩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孟特穆的,后来渐渐将势力移到赫图阿拉。赫图阿拉就是后来奉天省的兴京。孟特穆的第四世孙名叫福满,福满有六个儿子,第四个儿子觉昌安又生了好几个孩子,其第四个儿子塔克世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努尔哈赤天生气度非凡,英勇盖世。
 
那时明朝的总兵李成梁镇守辽东,与图伦城的尼堪外兰合力进攻古埒城。古埒城的城主阿太章京的妻室是努尔哈赤的堂姐,也就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担心孙女的安危,就带着塔克世去支援,一同守城。李成梁一时无法攻下古埒城,尼堪外兰于是假装招抚,城里的人上了当,开门迎降。阿太章京和觉昌安父子死在了乱军之中。
 
努尔哈赤当时二十五岁,听说祖父被害后,大哭了一场,发誓要报此仇,就捡了别人遗弃的十五副盔甲去攻打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屡战屡败,一直逃到大明的边境,努尔哈赤写信给明朝的边吏,请求归还祖父的遗体,并交出尼堪外兰。边吏向朝廷转达了努尔哈赤的条件,神宗刚刚继承大统,不想兴兵,便答应归还觉昌安父子的棺木,并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加龙虎将军的职衔。
 
努尔哈赤受封以后,因为尼堪外兰还没有交出来,就派人前去索要。边吏也不想生事,索性抓住了尼堪外兰交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杀了仇人后这才答应与明朝通好,每年进贡。可见努尔哈赤原来是明朝的臣子。
 
后来努尔哈赤招兵买马,不断扩展势力,逐渐引起了叶赫的注意。当时的辽东海滨分为四部,一部叫建州,努尔哈赤就是在这里兴起的。一部叫长白,一部叫东海,一部叫扈伦。扈伦又分为四个部落,第一个是叶赫,第二个是哈达,第三个是辉发,最后一个是乌拉。叶赫最强大,明朝廷都需要不时和他们交好,倚靠他们作为屏障,被称为海西卫。叶赫听说努尔哈赤兴起后,料想他有大志,想早日将他铲除,以免成为后患。叶赫纠集了哈达、辉发、乌拉三个部落,再加上长白山下的珠舍哩、纳殷两部,还联络了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三部,一共三万多人,一齐来攻努尔哈赤。
 
没想到努尔哈赤厉害得很,三万多人竟被他杀得七零八落,叶赫大败而归。各部落后来陆续归降了努尔哈赤,只有叶赫依旧倚靠着明朝,始终不肯臣服。明朝廷也屡次发兵援助,并派人责备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心里不平,就背弃了明朝,自己做起了皇帝。他修筑宫殿,建立祠庙,创立了八旗制度,并且不再使用明朝的年号,改元天命。
 
两年后,努尔哈赤决定进攻大明,他写了七大恨事祭告天地,然后带着两万人马直扑抚顺,降将李永芳杀死了援兵张承荫、颇廷相、蒲世芳等人,辽东为之一震。
 
这时候,大学士方从哲举荐了一名人才,说他熟悉边境事务,可以担起保卫辽东的大任,他就是之前出征朝鲜,将败说成胜的杨镐。神宗二话不说,立即起用杨镐为兵部尚书,赐他尚方宝剑前往辽东上任。
 
杨镐到了辽东,清兵已经攻下了清河堡,守将邹储贤、张旆战死,副将陈大道、高铉逃回。杨镐立马请出尚方宝剑,将两名逃兵斩首示众,别提有多威风了。接着杨镐四处传令,让远近的将士赶紧来支援辽东,自己却按兵不动。
 
第二年新春,蚩尤旗出现在天空,光芒万丈。朝中的人都料到会有兵祸,偏偏大学士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言等人都催促杨镐进兵。杨镐不得已,只好率兵出塞,幸好现在手里已经有了许多兵马,叶赫、朝鲜也都来了两万人。
 
杨镐将大军分为四路,中路分成左右两翼,左翼兵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从浑河前往抚顺关;右翼兵由辽东总兵李如柏带领,从清河前往鸦鹘关;开原总兵马林与叶赫一起,从开原前往三岔口,称为左翼北路军;辽阳总兵刘綎与朝鲜兵一起,从辽阳前往宽甸口,称为右翼南路军。四路大军一共二十多万人,杨镐却虚张声势,号称四十七万大军,约定等四路大军会师后,一同进攻赫图阿拉城。
 
努尔哈赤也倾尽全部的兵力,凑足十万雄师对抗明军。
 
杨镐徐徐向东前进,每天都派人出去打探各路的消息。这时,有探子来报说,杜总兵在吉林崖中伏击,中箭身亡,全军覆没。杨镐大惊道:“有这种事?”不久,又传来战败的消息,说马总兵在三岔口也被袭击了,大败而回,佥事潘宗颜战死。
 
杨镐又急又怕,开始坐立不安,暗想两路大军都败北了,剩下两路肯定也靠不住,不如让他们回来算了,于是当即下令让刘綎、李如柏两军撤回。
 
谁知李如柏最没用,刚刚抵达虎栏关就听见山上有吹号角的声音,怀疑是清兵杀来,还没等杨镐下令就急忙逃了回来。
 
大刀刘綎则深入敌寨三百里,连破满洲三寨,直扑栋鄂路。世子代善伪装成汉人,混到了杜松的军队里扰乱刘綎的大军。刘綎不知道杜松已经中箭身亡,中了代善的诡计,一时措手不及,竟然死在敌人手里。
 
叶赫也伤亡过半,朝鲜兵很多都投降了,马林逃回到开原,但还是被清兵追上,出城迎战结果战死。现在剩下杨镐走投无路,只好没命地跑回山海关。真是:
 
不才何事令专征,
 
二十万军一旦倾。
 
从此辽东无静日,
 
庸臣误国罪非轻。
 
张差是不是郑贵妃派去的,明史并没有下定论,但郑贵妃企图夺嫡是千真万确的。太监庞保、刘成等人想借张差邀功,最后反而害了郑贵妃。神宗却始终不愿深究,表面上是宽大处理,其实还是在袒护爱妃。杨镐假报军情,神宗居然还是无端起用了他,明清兴亡,在此一举。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