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半途而废的谋逆

却说天启六年三月,辽阳人武长春来到京城,寄住在一个妓女家,因为他喜欢说大话,东厂的探子以为他是后金的间谍,把他抓了起来。
 
许显纯竟因而堂而皇之地上奏说:“陛下英明,东厂的人才得以抓住后金探子,立下奇功。”
 
武长春并非间谍,就算他真的是间谍,试问东厂是干什么的?难道抓间谍不是你们的本职工作?还敢称为奇功,真是笑死人。
 
熹宗不明所以,立即下旨褒奖,并封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为肃宁伯,准许世袭,并赐田地七百顷。当时蓟、辽督师孙承宗因为魏忠贤陷害忠良,打算入朝面圣。魏忠贤从探子那里得知消息后,立即跑到熹宗面前哭诉,熹宗竟当即下旨命兵部阻止孙承宗前来。
 
孙承宗本来已经抵达通州,现在也只好返回去。太监们接着痛骂孙承宗,将他视为晋王敦、李怀光一类的人物。孙承宗实在看不下去,只有上奏辞官,朝廷立马准奏,并下旨让兵部尚书高第继任。可是高第怯懦无能,一到关外就下令将孙承宗苦心建造的碉堡全部撤去,宁远前参师袁崇焕誓死不从。后来清兵来攻宁远,声势大得吓人,高第拥兵自守,幸好袁崇焕早先预备好了西洋的大炮,方才击退了清兵。
 
朝廷知道后,下旨将高第削职,任命王之臣为经略,命袁崇焕巡抚辽东,驻扎宁远。熹宗本正忧心着辽东事务,现在听说魏忠贤抓到了敌人的探子,高兴得厚赏魏忠贤,认为这是与消灭清兵一样的功绩。
 
其实武长春并不是后金派来的,只是有些多嘴多舌而已,居然平白无故被凌迟处死,连尸骸都无法安葬回乡,白白倒成全了魏忠贤。
 
这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病逝,传位给第八个儿子皇太极,以第二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就是《清史》所称的清太宗。
 
清太宗一面与袁崇焕议和,一面发兵攻打朝鲜,以报旧仇。朝鲜派使者来向明朝廷告急,明朝廷下旨责备袁崇焕,要他发兵支援。袁崇焕正打算派兵东去的时候,这时候东江总兵毛文龙也告急说清兵入境了,请求调兵增守。袁崇焕这才知道清太宗用了缓兵、疑兵两计前来试探自己,但是缓兵之计就是议和,不便答应,疑兵之计又不能不防。足智多谋的袁崇焕只好派水师支援毛文龙,另外又派总兵赵率教等人出兵三岔河,这不过是为了牵制清兵,使他有后顾之忧。但是朝鲜的兵马实在是没用,清兵一路势如破竹,朝鲜国王李倧放弃了王城逃到江华岛,眼看着弹尽粮绝,只好派人向后金求和,表示愿意朝贡。清太宗与朝鲜订了盟约后就调兵回国了。
 
后来袁崇焕和王之臣因为意见不合,朝廷召回了王之臣,令袁崇焕统辖关内外各军。袁崇焕命赵率教驻守锦州,自己驻守宁远。后来突然听说清太宗率领大军前来进攻锦州,袁崇焕知道赵率教可以支撑,一时不至于失守,就派遣总兵祖大寿带领四千精兵绕到清兵后面,截断他们的退路。袁崇焕自己则率领将士们疏通战壕、加固堡垒,专等着清兵的到来。果然,清兵攻不下锦州来转攻宁远,结果被袁崇焕一举击退。
 
清太宗想折回去再攻锦州,却听说有明军截断了自己的后路,不得已只好整队回去。祖大寿见清兵回国纪律森严,也知难而退,不做过多纠缠。袁崇焕上奏报捷,满心以为朝廷会论功行赏,哪知圣旨下来,反而斥责他不救锦州,有罪无功。
 
袁崇焕顿时气得目瞪口呆,立即上奏辞官回乡,朝廷准奏,命王之臣继任。不用猜,这肯定是那嫉妒贤能的魏忠贤弄出来的把戏,除了他还会有谁?原来,每个地方的镇帅都安排了一个太监监军,太监只知道收贿,所得贿赂一半中饱私囊,一半献给魏忠贤。熊廷弼获罪,孙承宗遭到忌恨,无非都是因为不肯奉送这份厚礼的缘故。
 
现在袁崇焕忙着在关外督军,虽然有太监监军,但袁崇焕只知道防敌,怎么肯将好不容易收集来的军饷分给什么事都不做的太监纪用?纪用没有军饷,魏忠贤就没有油水,当然不会理袁崇焕的军功了,反而安给他一个不救锦州的罪名。
 
魏忠贤每天安坐京城与客氏调情享乐,并没有参与过筹边事务,商议过军情,朝廷反说他安攘有功,请熹宗下旨褒奖。后来王恭厂着了大火,魏忠贤居然又多了一大功劳。
 
王恭厂就是火药局,夏天打雷的时候火药自焚了,大地颤动,声音震耳欲聋,烟雾蔽空,白天也跟晚上似的,周围的百姓被炸死无数。
 
魏忠贤足未出户,太监薛贞偏偏说他扑灭了大火,又成功获得熹宗的褒奖。兵部尚书王永光以天象告警,请求减少牢狱之灾。给事中彭汝楠、御史高弘图也上奏申请,内容和王永光的大致相同。结果魏忠贤说他们讽刺自己,一并将他们罢官。
 
皇极殿筑成之后,熹宗在大殿接受朝贺。皇极殿是魏忠贤和崔呈秀两人督办,太监李永贞立即上奏说魏忠贤立了大功,吏部尚书周应秋也随即附和,又是一番大肆宣扬。熹宗很高兴,竟破例特封魏忠贤为上公,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之前已经晋封侯爵,现在又晋封为宁国公,加赐铁券;侄孙魏鹏翼只有两岁,被封为安平伯;侄子魏良栋只有三岁,被封为东安侯;此外崔呈秀被加封少傅,吏部尚书周应秋等十八人也都被加封了宫保衔,工部侍郎徐大化、孙杰升任尚书,傅应星被加封为太子太傅,魏士望等十四人都被升为都督佥事,各有赏赐。魏忠贤得到了特别的加赐,熹宗赏给他两千顷庄田。
 
朝野内外都称魏忠贤为厂臣,以后不得直呼姓名。后来山东上奏说发现了麒麟,大学士黄立极等人居然说是厂臣魏忠贤的恩德感动了上天,所以降下瑞兽。
 
正是因为这种无微不至的谄媚,吹嘘得魏忠贤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魏忠贤铲除东林党以后,仍然有一件憾事未了,心存芥蒂。那件憾事就是关于张皇后的,张皇后极其厌恶魏忠贤和客氏,屡次都告诫熹宗要远离魏忠贤等人,但是熹宗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反而对张皇后有了厌烦的心思,张皇后唯有以文史自娱。熹宗生平不好女色,对后宫的嫔妃也很冷淡,和张皇后也没什么不和,只不过不喜欢她的絮叨。所以客氏、魏忠贤等人虽然进献了谗言,熹宗却始终都不理不睬。
 
正巧这时,厚载门外出现了匿名奏折,将魏忠贤和他七十多个同党的罪状写得一清二楚。魏忠贤看到奏折后想诬陷张皇后的父亲,就召来邵辅忠、孙杰二人商议。他们听了魏忠贤的计划后陡然一呆,彼此面面相觑。
 
魏忠贤猛然发笑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你们两人合奏一本,说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私自张贴匿名帖,与张皇后勾结,企图谋害厂臣。我想皇上看到这种奏折肯定会查办的。张皇后要是因此被废了,我侄儿魏良卿生有一女,刚好成年,不就可以立为皇后了?”
 
邵辅忠、孙杰两人唯唯领命,可写好草奏后还是觉得有些怕,不敢呈上去。猛然想到顺天府丞刘志选,虽然年纪大了,却还是唯利是图,可以让他出头。
 
邵辅忠、孙杰两人于是立即去见刘志选,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将草奏给他看。
 
刘志选心里暗想:“反正我已经老了,大不了一死。他日魏忠贤失势我还不知道会怎么死呢,今天就趁他专权帮他个忙,将来一定会受到重赏,我先享几年荣华富贵再做打算吧。”于是当下欣然领命,抄好奏折就呈了上去,奏折里极力斥责了张国纪的罪状,可过了好几天也不见熹宗的回复。
 
御史梁梦环再次上奏,熹宗还是没有表态,只让张国纪静思己过,张国纪知道自己被魏忠贤忌恨上了,干脆辞去官职,一身轻松地回乡了。
 
魏忠贤见一计不成,又想出了一计,他暗中招募了几名壮士,让他们怀里藏着利刃埋伏在殿中,自己却赶去报告熹宗。
 
熹宗来到大殿,派锦衣卫去搜查,果然抓住了带刀的壮士,当下绑住交给东厂,让魏忠贤发落。魏忠贤想让壮士诬陷张皇后的父亲,说他意图不轨,谋立藩王。
 
正巧这时王体乾来找魏忠贤商议事情,魏忠贤就和他说起自己的想法,王体乾说:“皇上什么事情都糊涂,唯独对兄弟和夫妇的感情不薄。倘若此事发生意外,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魏忠贤沉吟半晌,才说:“你说得也对,但这些壮士如何处置?”
 
王体乾说:“赶快杀了,免得他们多嘴。”魏忠贤点了点头,依计而行,只是那几名壮士可倒了霉。
 
熹宗哪知道内情,还以为魏忠贤已经处置了他们,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但魏忠贤还没死心,暗想张皇后既然如此难除,不如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索性将这个糊涂皇帝一并算计了。
 
熹宗还有三个叔父留在京城,一个是瑞王朱常浩,一个是惠王朱常润,一个是桂王朱常瀛,都是神宗的庶子。魏忠贤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须将熹宗的三位皇叔全部外调,以免发生意外。魏忠贤当下唆使御史张讷催促藩王去封地,不久瑞王去了汉中,惠王去了荆州,桂王去了衡州,所花经费一律从简,熹宗知道后还嘉奖魏忠贤勤俭为民呢!
 
后来熹宗需要去南郊祭祀,竟然派宁国公魏良卿代替自己前往,还加封魏良卿为太子太师,世袭爵位。魏良栋被加封太子太保,魏鹏翼被加封太子少师。这两个人还都是襁褓中的婴儿,怎么可能做得了太子太师?这样的加封真是好笑。总之三公九卿中没有一人是真正为朝廷办实事的,这都是熹宗宠信魏忠贤带来的后果,爱屋及乌,连襁褓中的婴儿都实行推恩。
 
一次,熹宗到方泽祭祀,乘便在西苑游玩,与客氏、魏忠贤坐着大船在湖中泛舟,畅饮美酒。熹宗素来好动,和两人喝到一半就坐不住了,竟然想一个人改乘小舟去游荡,于是带着两个小太监就换了船,船的前后各坐一名小太监,三人划着桨就朝远处去了。
 
熹宗坐在船上,手里也拿着一支桨在划水。这时,湖面上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小舟太轻,居然被大风给吹翻了,熹宗掉进湖里灌了一肚子的冷水。幸好湖中还有其他的船,船上的侍从七手八脚地将熹宗救起,而另外两个小太监因为溺水时间过长,被救起来的时候已经死了。
 
客氏、魏忠贤所乘坐的大船离熹宗落水的地方虽然只有几里路,但他们却只顾着对饮,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熹宗被此一吓,害得生了好几天病,幸好张皇后及时宣召太医为熹宗诊治,才总算痊愈,但病根还是从此种下了。
 
熹宗虽然已年过二十,但童心未泯,有时候玩斗鸡,有时候逗猫,有时候走马,有时候捕鸟,有时候还打秋千或者是踢蹴鞠。除了爱玩以外,熹宗还有两大嗜好,一个是喜欢木工、雕琢。
 
木工前文已经说到了,熹宗雕琢玉石也很在行。
 
他曾赐给客氏、魏忠贤每人一枚金印,各重三百两。魏忠贤的印中刻有“钦赐顾命元臣”几个字,客氏的印中刻有“钦赐奉圣夫人”几个字,相传都是熹宗亲手刻的。熹宗随手赏赐给太监宫女的御制玉石更是不计其数,还有的被视为失败品,随手就抛弃了。
 
熹宗还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看戏。他曾在懋勤殿里设了一个隧道,将梨园子弟召来在这里演戏,有空的时候经常和客氏、魏忠贤两人以看戏为乐。一晚,梨园演《金牌记》,演到《疯僧骂秦桧》一出的时候,魏忠贤藏到了屏风后面不敢正视。
 
熹宗偏偏故意这时候宣召魏忠贤,还是客氏设法替魏忠贤开脱,这事才过去。
 
熹宗还曾创演《水傀儡戏》《东方朔偷桃》以及《三保太监下西洋》等剧,装束新奇,演技高超。熹宗每次都召张皇后一起观看,张皇后都推辞不去,有时勉强和熹宗同行。熹宗经常手舞足蹈地和张皇后谈笑,看到尽兴的时候,熹宗还带着内侍高永寿、刘思源等人亲自登台,扮演宋太祖夜访赵普时的情景。熹宗演宋太祖,模仿雪夜戎装出行的景象,当时是盛夏,熹宗却裹着狐裘大衣谈笑自如,不顾汗如雨下。
 
就为了这些玩乐的东西,熹宗把自己的身体都玩坏了。二十多岁的人,偏偏脸上没什么血色。
 
尚书霍维华制造了一种叫灵露饮的东西,说是特别的仙方,长久服用可以长生。什么叫灵露饮呢?相传,就是将粳糯米淘洗干净后,加入水放入甑中,用桑柴火蒸透。甑的底部放置一只长颈空口的大银瓶,等米融成汁液,滗出的清汁就会流入银瓶。将清汁取出来温服,味道就像酥酪上凝聚的油,因而得到美名“灵露饮”。熹宗好奇地喝了几口,觉得清甜可口,就让霍维华随时呈上。
 
谁知熹宗喝了几个月灵露饮后,竟然得了一种腹胀病,起初是觉得胸闷,后来竟然浑身肿胀,以至于奄奄一息,最后竟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煮米熬汁,应该不至于造成肚胀,可能是有别的隐疾,不过是将罪责推给了霍维华而已。
 
御医屡次诊治无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熹宗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大限将至。熹宗没有子嗣,只有皇弟朱由检,曾被封为信王,住在京城。熹宗当下召他入宫,说自己已经不行了,让信王继承大统。
 
信王一再推辞,熹宗对他再三叮嘱,劝他不必谦让,信王方才含着泪临危受命。熹宗又说:“皇后性情幽闲,你身为皇叔,继位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她。魏忠贤、王体乾等人都格外忠诚,可以担当大任。”
 
对待皇后熹宗还是有恩情的,但他还是不相信魏忠贤是奸臣。
 
信王一一答应了熹宗的请求,两天之后,熹宗驾崩,享年二十三岁,在位七年。
 
信王朱由检是光宗的第五个儿子,是刘贤妃所生。
 
刘贤妃去世后,信王由李选侍抚养成人。李选侍是东李,名分本来在西李之上,但没有西李得宠。
 
天启初年,东李曾被册封为庄妃,庄妃素来忌恨魏忠贤,甚至喊他为“女鬼”。魏忠贤得知后就和客氏在熹宗面前说庄妃的坏话,并将庄妃宫中的衣物、食品一律削减。庄妃抑郁成疾,渐渐患上了痨病。
 
五皇子每天清晨都起得很早,叩头和祈祷过后,他就会来谒见庄妃。一次,庄妃带病和五皇子游玩,来到东宫后面,看见有两口井。五皇子就从井里往外提水玩,第一次提出一条金鱼,再提一次,又有一条金鱼在里面。
 
庄妃笑着对五皇子说:“这是日后的吉兆呀!”
 
说到这里,庄妃又呜咽着说:“可惜我看不到了。”
 
五皇子后来又随口和庄妃说起自己做的梦:“我晚上睡着了梦见有一条金龙盘踞在大殿的金柱子上。”
 
庄妃说:“龙飞九五,也是吉兆,但是不可以对别人说哦。”五皇子于是谨记庄妃的话,从此不再对别人提起。
 
熹宗驾崩后,魏忠贤夜召信王,信王知道魏忠贤为人狡诈,只觉得如芒刺在背,但还是要随他入宫。第二天清晨,众大臣都入宫哭灵,魏忠贤更是哭得双目红肿。后来魏忠贤将崔呈秀找去密谈,说了什么无人知晓。
 
有人说是魏忠贤要谋逆,崔呈秀认为时机未到,魏忠贤方才作罢;有人又说张皇后保护信王,魏忠贤无从下手等等,这些都不必再猜。
 
信王朱由检择日即位,以第二年为崇祯元年,史上称他为崇祯帝,也就是怀宗。即位这一天,天空中突然传来很大的声响,众臣都十分惊疑。朝贺礼结束后,响声也跟着停止了。司天监认为那是天鼓敲响,意味着将有兵祸。
 
但是新主登基,众臣就没有上报此事。
 
魏忠贤上奏辞职,怀宗不许,只是命奉圣夫人客氏出宫居住。
 
客氏来到熹宗的棺椁前,取出用黄色绸缎包裹着的小盒子,盒子内藏着的是熹宗的胎发、痘痂、小时候换下来的牙齿、剃下来的头发等等,客氏将它们一一焚化,然后痛哭着离开了。
 
不久,魏忠贤门下的走狗杨维垣竟然首先上奏弹劾崔呈秀,说他不守父丧,显然违背了礼制。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啊!怀宗下旨削去崔呈秀的官职,勒令他回籍。
 
崔呈秀离去后,弹劾魏忠贤的奏折就陆续呈了上来。真是:
 
妖雾常霾只畏日,
 
冰山忽倒又回阳。
 
熹宗驾崩,怀宗即位,魏忠贤确实想要谋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搁置,有人说王体乾、崔呈秀等人谏阻谋逆有功,但是自古以来,阉贼篡国就是违背天理,王体乾、崔呈秀等人并非是效忠明室,不过是知难而退而已,他们哪来的功?明朝的元气已经被魏忠贤一个人消耗殆尽,魏忠贤虽然并未篡国,但他是亡国元凶,是明朝永远的罪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