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共有一百回。作者用章回小说体裁形式写的小说,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而是史实力求确凿的通俗历史书,是一部观念先进、文笔优美,足以充分反映历史真实的新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亡国的明朝历史,
第二十六章 壬午年的惨事
却说燕王入京后,只有魏国公徐辉祖带兵抵抗了一阵,兵败后也逃跑了。此后文武百官都跪倒在燕王的马前接驾,燕王接见完毕,又去见周王和齐王,三人相见时互相慰问,泪流满面。燕王随即回军营召集百官开会。兵部尚书茹瑺来到燕王跟前,叩头请燕王登基。
 
燕王说:“皇上呢?”
 
茹瑺说:“宫内起了大火,皇上想必已经驾崩。”
 
燕王蹙着眉头说:“我无缘无故被诬陷,不得已发兵自救,一心想着为国锄奸,安定社稷,只想效仿周公名垂后世,没想到皇上不能体谅我的苦心,就这样轻生了。我已经得罪了天地祖宗,哪敢再登大位,请各位另选才德兼备的亲王继承大统吧。”
 
茹瑺又磕了一个头,说:“大王顺天应人,怎么能说是得罪?”
 
话音未落,一班文武大臣全都跪了下来,黑压压的一地,齐声说:“天下是太祖的天下,殿下现在是太祖最大的儿子,论辈分论功德,都应该由大王登上大位。”
 
燕王又再三推辞,大臣们继续恳求。燕王只好决定明天再议。
 
第二天一早,群臣们又来规劝,燕王这才起驾进城。
 
编修杨荣问燕王:“殿下今天是先吊谒皇陵呢,还是先即位?”燕王决定先去谒陵,并命众将守住城门,悬赏通缉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
 
谒陵完毕,燕王回京安抚军民,并告诉众臣:“群臣合力劝我登基,我无德无能,不敢僭越,但众人坚持,我也只好顺应民意。今后各位也要和我同心协力治理天下,否则我一定不会手软!”群臣只能唯唯听命,燕王随后在奉天殿即位,接受了王公大臣们的朝贺。
 
终于得偿所愿。
 
建文帝还在位的时候,街上有个道士满大街游逛,还信口唱了首歌:“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当时京城里的人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意思,不久道士就杳无音讯。
 
后来燕王即位,人们方知道士的预言成真,都以为是神仙来报信。
 
燕王即位后,下令清宫三日。宫里的宫女、太监多半都被杀了,但以前得罪过建文帝的却都没事。
 
燕王接着找来内府的宫人,问他们建文帝所在何处。宫人们也不知道,只好找来马皇后烧得乌黑的残骸,说是建文帝的尸首。从灰烬中扒拉出来的尸骸浑身漆黑,四肢残缺不全,根本分不出是男是女,只让人觉得惨不忍睹。
 
燕王也不禁哭着说:“傻孩子,你怎么这么傻呢?”当时侍读王景站在一旁,燕王问他该以什么礼数下葬,王景说以天子之礼殓葬。燕王点头,随即命人将马皇后的尸体,当作建文帝的尸体给葬了。
 
这时,有一个人满身缟素直奔朝堂之上,伏在地上就开始大哭起来,哭声震天。燕王听到后,喝令左右侍卫,速速将其拿下,镇抚伍云拿住了他,扣押到燕王跟前。
 
燕王凝视着那人说:“你就是方孝孺?朕正要捉拿你呢,你却自己来送死了。”
 
方孝孺挣扎着大声说:“事已至此,死有什么好怕的?”
 
燕王说:“你想死,朕偏不让你死,你能怎么样?”说完,便命左右将方孝孺逮捕下狱。
 
原来,当初,燕王大举南下的时候,僧人道衍送燕王到郊外,曾跪下对燕王说:“臣有秘事要嘱托。”
 
燕王问他什么事,道衍说:“南朝有位文学博士叫方孝孺,此人很有学问,倘若殿下成功入主京师,千万不要杀了他。若杀了他,天下读书的种子可就从此断了。”燕王点头,并将此事记在了心里,所以索要罪人的时候,虽然将方孝孺列在了第一个,却一直想保全他,让他臣服于自己。
 
燕王还找来方孝孺的门徒廖镛、廖铭等人到狱中相劝,方孝孺怒斥他们:“混账!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大义是什么吗?”廖镛等人回去禀报燕王,燕王也不以为意。
 
不久朝廷要起草即位诏书,大臣们都举荐方孝孺,燕王放他出狱。方孝孺依旧穿着一身孝服来到大殿,神情悲恸。
 
燕王对他说:“先生这是何苦呢!朕只是仿效周公辅佐成王来了。”
 
方孝孺问:“那成王呢?”
 
燕王说:“他自焚死了。”
 
方孝孺又问:“那怎么不立成王的儿子?”
 
燕王说:“国家需要的是长君。”
 
方孝孺说:“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
 
燕王语塞,一时无话可说,只得勉强说道:“这是朕的家事,先生不必过问。”
 
方孝孺还想再说,这时,左右侍卫递上纸笔,燕王委婉地劝诫方孝孺说:“先生是一代鸿儒,如今朕要即位,还要劳烦先生起草诏书,请先生不要推辞!”
 
方孝孺将笔扔在地上,边哭边骂:“要杀就杀,诏书我是不可能起草的。”
 
燕王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厉声问他:“你自己不怕死,难道就不顾及你的九族了吗?”
 
方孝孺也厉声回道:“就算是灭我十族,我也不怕。”
 
说到这里,方孝孺又拾起笔写了四个大字,扔给燕王:“这就是你的草诏!”
 
只见纸上“燕贼篡位”四个大字触目惊心。
 
燕王不由得大怒:“你敢说我是贼?”燕王恨其嘴硬,于是当即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并下诏缉拿方孝孺九族,加上朋友和门生就是十族。
 
每捉拿一个人,就带来给方孝孺看,方孝孺丝毫不为所动,头都不抬一下。燕王于是将他们全部杀了。
 
后来燕王将方孝孺推出聚宝门外处以极刑。方孝孺慷慨赴死,死前还作了一首绝命词: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分,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也被抓了来,最后和方孝孺一起死在了聚宝门外。
 
临刑前,方孝孺看着弟弟潸然泪下,方孝友则随口作了一首诗:
 
阿兄何必泪潸潸,
 
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
 
旅魂依旧到家山。
 
当时的人都称他们为难兄难弟。
 
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都自尽而死。两个女儿还未满十五岁,被人抓住投到河里溺死了。宗族亲友还有门下学生全部被连坐,一共八百七十三人,就连廖镛、廖铭等人也未能幸免。
 
齐泰、黄子澄先后被抓,燕王亲自审讯他俩,两人誓死不屈,最后一同被凌迟处死。
 
还有兵部尚书铁铉。他在逃跑路上被逮到,押送到京城时,毅然背对燕王,不肯臣服。燕王强令他转过身来,铁铉誓死不从,于是燕王命人将他的耳朵、鼻子割下,煎熟了喂到铁铉嘴里,问他味道是否鲜美?铁铉大声回答说:“忠臣孝子的肉当然鲜美!”
 
燕王更加恼怒,命人在大殿上将铁铉凌迟,铁铉至死都骂不绝口,燕王又命人在大殿上架起油锅,将铁铉的尸体投进去,顷刻间铁铉的尸身就成了尸炭。燕王让人将铁铉的尸身翻转成正面朝上,但尸体总是反面朝上。燕王于是命人用十多根铁棒夹住铁铉的残骸,强令尸身翻转,面朝北面,并笑着说:“你现在肯来朝拜我了?”
 
话音未落,锅中突然翻起热油,四处飞溅,烫伤了左右人的手足。众人慌忙丢下铁棒纷纷避让,谁知铁铉的尸身沉浮了几下后依旧反面朝上。燕王见此情景大惊失色,赶快命人安葬了铁铉。
 
户部侍郎卓敬,右副都御史练子宁,礼部尚书陈迪,刑部尚书暴昭、侯泰,大理寺少卿胡闰,苏州知府姚善,御史茅大芳等人都陆续被抓,不是被打掉了牙齿,就是被割了舌头,甚至断手断脚,有的被杀死以后,还要诛灭他们三族。
 
像太常少卿廖昇,修撰王艮、王叔英,都给事中龚泰,都指挥叶福,衡府纪善周是修,江西副使程本立,大理寺丞邹瑾,御史魏冕,都是在燕王攻城的时候就已经自杀了;还有礼部尚书陈迪,户部侍郎郭任,礼部侍郎黄观,左拾遗戴德彝,给事中陈继之、韩永,御史高翔、谢昇,宗人府经历宋徵,刑部主事徐子权,浙江按察使王良,漳州教授陈思贤等人,都先后遭难;给事中黄钺跳水而死;御史曾凤韶自尽而死;王度被谪戍而死;谷府长史刘璟是刘伯温的二儿子,死在狱中;大理寺丞刘端被捶死;中书舍人何申呕血而死。
 
这些都是死得比较壮烈的官员,我选了数十人作为例子。
 
最奇怪的是东湖的一个樵夫,他每日背着柴来集市上卖,从不二价。一天听说建文帝自焚了,竟然趴在地上大哭起来,然后丢下柴薪跳进了湖里。
 
建文四年也是壬午年,以上这些就叫他们壬午殉难的忠臣义士吧。
 
左佥都御史景清平时大义凛然,燕王即位后要给他官复原职,他竟然直受不辞。有人因此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他却毫不在意。两个多月后,钦天监忽然上奏说天有异象,红光突现,直指燕王。
 
燕王那段时间便颇为留意。
 
八月十五,燕王临朝,蓦见史景清身着红衣而入,不免起了疑心;上朝完毕,史景清忽然一跃而上,直扑燕王。
 
燕王立即命左右将他拿下,搜他的身,发现一把利刃,便质问他想干什么?
 
史景清愤然地说:“想为旧主报仇,可惜不能成事。”
 
燕王大怒,下令将他剥皮拆骨。史景清含血喷向燕王的龙袍,一直到死都谩骂不止,最后骨头和肉被肢解,皮被挂在长安门上。
 
一天,燕王出巡,马车经过长安门时,门上悬挂人皮的绳索忽然自己断了,皮直扑向燕王。燕王惊诧不已,立即命人将皮取下付之一炬。
 
当天晚上,燕王做了个梦,梦见史景清拿着剑入宫找他复仇。燕王从梦里惊醒,愤愤地说:“你都变成鬼了还想作祟?”随即下令诛史景清的九族,因为牵连到的人太多,导致有的村落都成了废墟,当时的人称之为“瓜蔓抄”。
 
建文帝时的旧臣,除了归附燕王的之外,其余人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了魏国公徐辉祖。因为他是燕王的舅舅,燕王不忍心对他赶尽杀绝,于是亲自召见他,只见徐辉祖流着泪,一言不发。燕王便下令严审,逼他招供。徐辉祖还是不说一个字,只要了一支笔写了封信呈给燕王,上面写着,父亲是开国功臣,子孙可以免死之类的话。
 
燕王看了更加愤怒,但转眼又想到,他是开国元勋的后裔,又是自己的舅舅,还是应该从宽处理,于是只削去了徐辉祖的爵位,并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晋爵定国公,子孙后代世袭爵位。
 
燕王又想到了驸马梅殷,梅殷还在淮上驻兵,未免让人担忧,燕王于是逼宁国公主写下血书,召梅殷回来。梅殷接到信后痛哭了一场,并问信使建文帝的下落。信使说建文帝已经死了。
 
梅殷悲戚地说:“本该与皇上共生死,容我先苟活一段时间。”然后跟着信使回到了京城。
 
燕王听说后亲自下殿迎接梅殷:“驸马辛苦了!”
 
梅殷说:“徒劳无功而已,真是惭愧!”燕王默然,心中却很不高兴,只因一时不便加罪,才暂时放了梅殷一马,让他回去了,准备等日后再找机会诛杀。
 
燕王对建文帝一直怀恨在心,不仅下诏革去了建文的年号,将建文年间所修订的各项律法全部废除,改为以前的旧制,还夺了兴宗孝康皇帝的庙号,仍改为懿文太子。燕王将太后吕氏的坟墓迁到了懿文的墓穴,还将兴宗的儿子朱允熥、朱允熞贬为庶人,禁锢在凤阳,小儿子朱允熙跟母亲住在一起,改封号叫瓯宁王。
 
四年后,朱允熙府上起了大火,朱允熙也突然死亡,不知和燕王有没有关系。
 
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曾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年龄才七岁,燕王后来找遍了整个皇宫都没有找到他,大约是跟着皇后马氏一起葬身火海了。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燕王找到他后一直将他幽居在中都广安宫,叫他建庶人,直到55年后才被英宗释放。
 
燕王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将第二年称为永乐元年,并择日在南郊大祭天地,颁发即位诏书,大赦天下。
 
燕王命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到文渊阁任职;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参与军机要务,组建内阁。内阁之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参预机务也是始自于此。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真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燕王朱棣庙号成祖,史上称他为成祖皇帝。自此我也不得不依此称呼,改称燕王为成祖。言下有不满之意。而且燕王即位有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才开始称呼成祖,其中所寓含的贬义因而就越发明显了。成祖即位后不久,也开始大封功臣,进封了公爵两人,侯爵十四人,伯爵十四人。名单如下:
 
邱福(淇国公)朱能(成国公)张武(成阳侯)陈珪(泰宁侯)郑亨(武安侯)
 
孟善(保安侯)火真(同安侯)顾成(镇远侯)王忠(靖安侯)王聪(武成侯)
 
徐忠(永康侯)张信(隆平侯)李远(安平侯)郑亮(成安侯)房宽(思恩侯)
 
王宁(永春侯)徐祥(兴安伯)徐理(武康伯)李浚(襄城伯)张辅(信安伯)
 
唐云(新昌伯)谭忠(新宁伯)孙岩(应成伯)房胜(富昌伯)赵彝(忻城伯)
 
陈旭(云阳伯)刘才(广恩伯)王佐(顺昌伯)茹瑺(忠诚伯)陈瑄(平江伯)
 
之前战死的将士也全部受到追封。周王、齐王、代王、岷王,全部被官复原爵,各令归国,继续回去镇守藩地。谷王朱橞因为开门有功,成祖对他大加赏赐,将他的封地改为长沙。唯有宁王朱权的情况不同。入关前,成祖曾答应宁王,事成之后平分天下。现在成祖即位了,此事也被搁置,不再提起,还将宁王留在京城内。想必是贵人多忘事吧。
 
宁王朱权也不敢跟成祖提起他们的约定,怕成祖认为他想夺权。宁王原先的封地早已残破不堪,势必是回不去了,他只好上书请成祖将苏州分给他,成祖不许,宁王又请求将钱塘分给他,成祖还是不许,因为这两个地方都离南京太近了。宁王屡次被拒绝,一气之下带着几个老臣去了南昌,称自己卧病在床,不再回京。成祖顺势把南昌封给了他。
 
此后,宁王韬光养晦,每天只读书弹琴,不再问外面的事,这才得以保住了性命。也算是明哲保身之计。
 
政事处理得差不多了,成祖将妃子徐氏册封为皇后。
 
徐氏是徐达的长女,自幼温良娴静,喜欢读书。册封为妃子后,一直侍奉在高皇后左右。高皇后驾崩后,徐氏素食三年。
 
靖难兵变时,成祖的大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很多战略部署都是由徐氏悉心规划的。
 
徐氏刚被册封为皇后,就对成祖说:“南北战争过后民生凋敝,此后应该休养生息。所有的贤才都是高皇帝留下来的,能用的就用,不用计较什么新旧。”成祖听后赞赏不已。
 
当成祖要追封徐增寿时,徐皇后极力反对,认为徐增寿是自己的内戚,不应加封,成祖不听,依然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命他的儿子徐景昌继承爵位。徐皇后知道了,认为成祖的行为和自己想的不一致,不肯去道谢,成祖也并不加以责怪。
 
成祖如此骁悍,竟有这样一位贤后,也是难得。
 
但成祖的三个儿子都是高皇后所生,皇后定了,那么太子也该定了。
 
朱高煦打仗有功,也很自负。他暗中运动淇国公邱福和驸马王宁给成祖吹风,请成祖立自己为太子。成祖也觉得朱高煦更像自己,有意立他为太子,唯独兵部尚书金忠极力反对。金忠由道衍举荐,一直跟随成祖四处打仗,他善于占卜,很多时候都十分灵验。这次他援引古今之事,跟成祖阐述了废长立幼的种种祸端,一再劝阻,丝毫不忌讳会说错话。
 
成祖一直以来都很信任金忠,因此左右为难了起来。当时北平已经改称为北京,设立了顺天府,仍然由大儿子朱高炽留守。朱高煦则跟随成祖留在了南京。金忠感觉到局势不利于朱高炽,就和解缙、黄淮等人说起此事,让他们一起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
 
正巧有次成祖问起解缙立太子的事。解缙就说:“皇长子仁义孝顺,天下归心,请陛下不要再犹豫了!”成祖不答话,解缙又说:“皇长子先不说,陛下难道不顾及您的圣孙了吗?”
 
原来成祖已经有了长孙,名叫朱瞻基,是长子朱高炽的妃子张氏所生。
 
分娩的前一天晚上,成祖曾梦见太祖给他一只圭璧,上面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字,成祖觉得这是祥兆。后来长孙满月,成祖抱着孩子看,说孩子满脸英气,和梦里的征兆一样,于是就更加喜爱了。成祖登基的时候,朱瞻基已经十岁了。他好读书、好朗诵,机智灵敏,成祖对他赞不绝口。
 
解缙观察成祖已经很久了,所以一提及长孙朱瞻基,成祖果然为之所动,只是还没有做决定罢了。
 
隔了几天,成祖拿出一副《虎彪图》命大臣们作诗。彪是老虎的儿子,图中画着一只老虎和几只虎崽,样子十分亲昵。解缙见图,提起笔就写,一挥而就,写好呈给成祖。成祖一看,是一首五言绝句: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方孝孺是一个文官,他为建文帝出的主意没有一个可用,自然也没有一个能成功。后来他拒绝为成祖起草诏书,虽然可以说是一位忠臣,但他一死足以偿还建文帝的大恩,何必要激怒成祖,导致十族全部被灭?这些人跟你有什么仇什么怨,要让他们和你同归于尽?成祖性情残暴,嗜杀人,历史上恐怕只有商纣王能和他媲美。忠臣义士全部被屠杀干净,甚至像徐辉祖、梅殷这样的至亲也不肯放过。但对于那些乱臣贼子,成祖不问是非黑白,对他们大加封赏,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些叛主叛国的人坐享其成?本章所写的这些忠臣义士之死是为了和受封赏的众臣形成对比,读起来才能让人有所感叹。立太子一事更是为后文做下铺垫,如果不让成祖看到自己的子孙自相残杀的局面,恐怕他不会明白一报还一报的道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