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共有一百回。作者用章回小说体裁形式写的小说,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而是史实力求确凿的通俗历史书,是一部观念先进、文笔优美,足以充分反映历史真实的新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亡国的明朝历史,
第三十二章 狸猫换太子
赵王朱高燧和朱高煦其实是一路货色,从前也常想着夺嫡,与太监黄俨等人密谋废嫡,事情败露后,黄俨与朱高燧都是死罪难逃,只因为太子仁慈,才免了朱高燧一死。后来朱高煦起兵谋反的时候,暗中勾结朱高燧,约他一起造反。朱高煦被擒之后,六师归来,户部尚书陈山出城迎驾,上奏说皇上应该乘胜追击赵王。宣宗转头问杨荣的意见,杨荣很赞成。再问蹇义、夏原吉,两人也都没有异议。
 
宣宗于是让杨荣传旨,令杨士奇起草诏书。
 
杨士奇接旨,说:“太宗皇帝只有三个儿子,皇上只有两个叔父,其中一个罪无可赦,理应严惩,这是情有可原。但如果都处置了的话,皇祖有灵,岂不是要很伤心?”
 
杨荣厉声说:“这是国家大事,你一个人在这里伤心什么?”
 
杨士奇说:“朱高煦被擒,赵王一定不敢再反,何苦要皇上继续骨肉相残呢?杨士奇不敢起草诏书。”
 
听了这话,一旁的杨溥也从容地说:“还是先去见了皇上再作定夺吧。”
 
杨荣听了这话,立马拂袖离开去见宣宗,杨溥和杨士奇也跟在后面,可门卫只放杨荣进去,不让杨溥和杨士奇两人入内。
 
正在杨溥和杨士奇两人不知怎么办时,蹇义和夏元吉忽然奉召前来,杨士奇于是就拜托他们去说。
 
蹇义说:“皇上主意已定,恐怕很难更改啊!”
 
杨士奇说:“王道最重要的就是善待亲属,如果可以保全的话,还是应该设法保全,恳请二位多劝一劝圣上。”
 
蹇义点头,然后将杨士奇的话转达给了宣宗。于是宣宗听从其言,返回了京城,再没提起处置赵王的事。
 
后来朝廷大臣有的请求削去赵王的兵权,有的请求将赵王拘留在京城。宣宗一直未作决定,最后又召来杨士奇入内,问他说:“朝中大臣都在讨论赵王,朕究竟应该如何处置?”
 
杨士奇说:“现在宗室里,只有赵王和陛下最亲,陛下应当尽力保全赵王,不要被大臣们的意见左右!”
 
宣宗说:“朕现在只有他一个皇叔,怎么会不爱?但想要保全的话,也要有个好办法。朕打算将群臣的奏章给赵王看,让他自己决定,爱卿觉得怎么样?”
 
杨士奇说:“要是有玺书的话就更周到了。”
 
宣宗便命杨士奇起草诏书,亲自看过后盖好御印,令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和左都御史刘观一起赶赴彰德,将奏折和诏书呈交赵王。
 
赵王看过之后喜极而泣:“我可以重生了。”随即上表谢恩,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手下护卫。自此以后众臣的议论才慢慢平息。宣宗从此更加重用杨士奇,疏远陈山,并按照惯例每年赏赐赵王。
 
赵王最后得以善终,于宣德六年去世。
 
再提起前面的故事,正说到荣昌伯陈智本来和都指挥方政一起镇守交趾,因为黎利反叛朝廷,所以奉命前往征讨。
 
两人来到茶龙州,因为意见不合,反而给了黎利可乘之机,陈智等人吃了败仗。这下,宣化的周臧、太原的黄菴、芙留的潘可利、云南宁远州的长擎,俱蜂起作乱,纷纷响应黎利。
 
宣宗收到警报后,下旨谴责了陈智和方政,削了他们的官爵,令两人在军中戴罪立功。宣宗特派成山侯王通接替征夷大将军官印,担任交趾总兵官,都督马瑛为参将,继续率军南征。尚书陈洽依旧参与军务。
 
王通和马瑛先后领兵南下。马瑛刚到达清威,恰逢黎利的弟弟黎善攻陷广威州,在这一带四处肆虐,没想到,在清威遇到马瑛的军队。马瑛迎头痛击,黎善大败,马瑛得胜后,命大军停下来扎营休息。等到王通到了之后,两军准备合力进军宁桥。
 
王通想乘胜追击,尚书陈洽劝他说:“前面地势险恶,应该慎重,不如我们先探探敌人的虚实再行动。”
 
王通却呵斥陈洽说:“兵贵神速,哪能耽误得起?”
 
陈洽不便多言,王通立即挥兵过河。
 
走着走着,天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人和马都走得很艰难,行进的队列,都不能保持整齐,就在这时,路旁忽然冲出许多伏兵,王通受伤后立即逃走了,全军大败,气得陈洽提剑向前猛冲,最后身受重伤,跌倒马下。
 
左右将他扶起,想带他先走,陈洽勃然大怒说:“我身为大臣,怎么能苟且偷生?”这样的话说出来,不知王通听了会不会感到惭愧,说罢,又继续挥刀杀敌。
 
直到用尽气力,砍死数名贼兵,陈洽自知已无力再战,于是自刎而死。王通一路逃回了交州,正是被那句“兵贵神速”所害。
 
后来黎利率领精兵入侵东关,王通听到消息后惊恐万分,于是偷偷派人去跟黎利议和,说愿意为黎利求封,割让清化以南的地方让给黎利管辖。黎利收下钱款,限王通几日之内把地交给他,王通不等朝廷的命令下来,就私自迁移清化等地方的官吏、军民到关内,将其交给黎利占领了。
 
知州罗通把王通的来信扔到地上痛骂说:“身为统帅居然敢卖国,看他怎么给圣上交代?我只知守卫国土,不知王通。”罗通坚持镇守城池,黎利攻了几次都没能拿下。
 
之前都督蔡福镇守义安城被黎利围困,还没开战就投降了,黎利这次就让他去招降罗通。罗通见蔡福来到城下,厉声呵斥蔡福,说他不忠不义。蔡福满面羞愧,只好低头不言,默默走了。黎利知道清化难攻,就转而攻打镇城平州。
 
知州何忠怀偷偷出城,试图去交州寻求援兵,中途被贼兵擒住,押到了黎利的军营中。黎利斟酒给他说:“何知州的大名我仰慕已久了。你若是能归顺我,不愁不富贵。”
 
何忠怀大骂他说:“贼子!我是天朝臣子,岂能跟狗一起吃饭?”当下夺过黎利手中的杯子扔向了他,正好砸中了黎利的额头,血瞬间就从黎利的额头上流了下来。黎利勃然大怒,直接杀了何忠怀,然后召集众寇,进攻交州。
 
王通出兵和他对战,竟然打了个胜仗,还斩获了一万多人,黎利慌忙退去。众将士请王通乘胜追击,可王通现在又不敢追了。真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于是黎利得以保全剩余的兵力,又整兵围攻昌江,都指挥李任、顾福连夜和黎利对战。到了九月份,城中的粮食吃完了,援兵也没有了,昌江被攻陷。
 
李任、顾福自刎殉国;中官冯智、指挥刘顺、知府刘子辅也都自尽而死。知府刘子辅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他的家人也随他而去,全城的官民没有一个投降的,全部殉节。
 
警报传到京城,宣宗命安远侯柳升前往支援,又任保定伯梁铭为副将、都督崔聚为参将,和尚书李庆一起参与军务。因为黄福以前在交趾的时候深得民心,宣宗就让他也一起前往,继续担任交趾的布、按都指挥使。
 
柳升率领大军来到隘留关,此时,黎利与王通本来正在议和,听说柳升南下,又谎称要立陈氏后裔为南安国的皇帝。柳升收到信后并未打开看,将其原样寄给了宣宗,自己带军入境,连破了数十关,直达镇夷关。梁铭、李庆都因长途行军而有些疲病,只有柳升依旧意气风发,还想继续长驱直入。
 
郎中史安和主事陈镛来看望李庆,对他说:“不要忘了王通上一次的教训,宁桥的覆辙还在眼前,所以不可过于骄纵,若是长驱直入的话很容易遇上伏兵全军覆没的呀!希望你们多劝劝他,一定要稳重,千万不能太过急躁。”
 
李庆听后点了点头,强忍着不适起床去见柳升。
 
柳升笑着说:“我自从军以来,大大小小的战役经过不下百回,难道会怕黎利这么一个小丑?”后经李庆再三劝说,柳升只好令李庆等人留在营内养病,自己则带了几百人去倒马坡准备过桥。
 
就在后面的部队正打算跟上的时候,桥梁忽然断了,只见对岸伏兵四起,把柳升团团围住。柳升左右突围,始终不能逃脱,后被飞镖射中,不幸阵亡。随行的一百名骑兵全部战死,见此情景,后面的部队只好退回去禀报战况,梁铭、李庆听说战败,焦急中病情恶化,不治身亡。随后,崔聚带兵再次攻入昌江,敌军带着大部队赶来支援,崔聚受伤被擒,史安、陈镛等人也全都阵亡,七万人最后只剩下几千人逃到交州。
 
黄福逃到鸡鸣关的时候被贼寇捉住了,正欲抽出佩刀自刎。
 
贼寇头目不但把他的刀夺去,还下马跪拜他,说:“先生是我们的生身父母,为何要寻短见?之前先生要是不走的话,我们哪敢出此下策?”
 
黄福听了,呵斥他们说:“朝廷难道虐待你们了吗,你们为何要谋逆?”
 
众人说:“当地的官员要是都像先生这样,让我们谋逆我们也不忍心啊!现在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说着,众人脸上都是一片凄惨之色,边说边流泪,黄福不禁也听得掉下了眼泪。
 
后来贼寇取出黄金和干粮作为馈赠之物,让人用肩舆抬着黄福送他出境。黄福平安来到茶龙州,将收到的黄金白银全部交给了官府。
 
当时王通在交州,听说柳升打了败仗,更加惶惶不安,忙与黎利议和,出城筑坛,束帛载书,立陈暠为陈氏后人,与黎利签订休战盟约。
 
其实并没有陈暠这个人,都是王通、黎利串通捏造,借此蒙蔽朝廷。
 
王通送给黎利绫罗绸缎,黎利也贿赂王通金银财宝,彼此欢宴了一日。后来两人决定由黎利派遣使者去京城上贡以示臣服,随后,王通也派指挥阚忠带着使者入朝,向宣宗呈上了奏折,内容如下。
 
安南国先臣陈日煃三世嫡孙陈暠,惶恐顿首上言:曩被贼臣黎季犁父子。篡国弑戮,臣族殆尽。臣暠奔窜老挝,以延残息,历二十年。近者国人闻臣尚在,逼臣还国,众言天兵初平黎贼,即有诏旨访求王子孙立之,一时访求未得,乃建郡县。今皆欲臣陈情请命,臣仰视天地生成大恩,谨奉表上请,伏乞明鉴!
 
宣宗看后,立即召集朝中大臣,众臣看了黎利的奏折,英国公张辅说:“这是黎利的计谋,不是真的,应该继续讨伐他,臣发誓,一定会将贼人的首级砍下献给陛下。”蹇义和夏原吉也说不能轻信黎利。
 
只有杨荣、杨士奇知道宣宗有意休战,于是他们就说,交趾地处偏远,不如答应黎利,平息此事。此话正中宣宗下怀,他正愁没有台阶下呢,于是便当即下令罢兵,并派侍郎李琦、罗汝敬等人去交趾宣读谕旨,赦免了黎利的罪。另一方面,宣宗召王通、马瑛及各府、州、县的官吏全部回来。李琦等人还没到交趾,王通已经从陆路回到了广西,陈智和中官马骐、山寿从水路回到了钦州。
 
王通回来后,大臣们又开始纷纷弹劾,有的说王通擅自卖城求和,马骐压榨百姓,山寿包庇贼寇,情节最严重,应该依法处置。可宣宗心胸宽大,只把王通、马骐、山寿等人暂时关进了大牢,此事就算过去了。
 
宣宗不是一向英明的吗,为什么要姑息养奸呢?
 
李琦回来后,黎利又派人入朝对宣宗说:“陈暠已经死了,陈氏没了后代,就由臣黎利暂时监国。”宣宗明知有诈,但是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就将错就错地混过去了。
 
宣德三年,边境的事务总算告一段落了,但是宫中又风起云涌了起来。
 
前面已经说过了,宣宗立了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这就是要出事的征兆。果然不到两年,宫内就闹出了废后一事。
 
原来,孙贵妃出身寒微,是永城主簿孙忠的女儿,小的时候就聪慧绝伦,模样儿也娇俏,可以说是天生丽质。有一次张太后的母亲偶然见到了孙贵妃,一见就非常喜欢。
 
张太后的母亲就是彭城伯的夫人,当张太后还是妃子的时候,她就经常出入宫中。后来,成祖打算为皇太孙择偶,彭城夫人一直向成祖称赞孙氏的贤淑,于是建议成祖选孙氏为太孙妃。成祖当下传孙氏觐见,见孙氏才十岁,就令人将她抚养在宫中,以后再做定夺。
 
过了七年,太孙年长,奉旨选妃,然而这时,司天官却上奏说,星气在奎娄之间,应该在济河附近寻找适合的女子。正好济宁人百户胡荣生了七个女儿,第三个女儿也在入选的人当中。成祖见胡氏文静端庄,就册封了她为太孙妃。彭城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不平,就入宫上奏成祖,请他改封孙氏。成祖不便出尔反尔,就封孙氏为太孙的嫔妃。
 
后来仁宗即位,张太后成了正位,彭城夫人又在张太后面前喋喋不休。张太后素来沉默寡言,任凭她如何怂恿也默然不答。再后来,宣宗登基,他心里更喜欢孙氏,所以在册封了皇后之后,便又将孙氏册封为贵妃。明朝的定制一直是,册封皇后用金宝、金册,册封贵妃就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宣宗却特命尚宝司做了金宝赐给孙贵妃,这样一来就和皇后没什么不同了,隐隐约约已经露出了和皇后匹敌的意思。
 
孙贵妃体态妖娆,天性狡黠,从小就善于揣摩人心,几乎把这位宣宗玩弄在股掌之中。
 
宣宗已经年近三十,却还没有儿子,心里又焦躁又忧愁。
 
有一次,宣宗和孙贵妃说:“皇后有病不能生育,你没病也不能生育,难道朕命中注定没有儿子吗?”
 
孙贵妃听了这话,突然跪下来,装出娇羞的样子说:“臣妾久承皇上的恩泽雨露,最近觉得有些异样,红潮也有几个月不来了,莫非是怀上了龙子?”
 
宣宗大喜,马上说:“你要是为朕生下皇子,朕就立你为后。”
 
孙贵妃假装吃惊道:“后位已定,臣妾怎么敢抢夺?陛下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宣宗说:“好贵妃!你真是朕的好贵妃!”然后亲自将她扶起,抱她坐在自己膝上,说了很多甜言蜜语,其中还有厌弃胡后的话。
 
孙贵妃又劝宣宗不应当厌弃胡后,宣宗赞赏她有容人之德,更加喜欢她了。将欲取之,必先固之,这个孙贵妃玩弄人心的手段是很恐怖的。
 
没想到,九个月后,孙贵妃居然真的生下了一个男孩,宣宗喜出望外,忙来看望孙贵妃。侍女抱出婴儿给宣宗看,这个婴儿哭声响亮,满脸英气,宣宗笑容满面的为儿子取名为朱祁镇,还慰劳了孙贵妃很久,随后下旨大赦天下。
 
难道皇子朱祁镇果真是孙贵妃所生?其实这是孙贵妃为了夺取后位想出的一条秘计。
 
原来孙贵妃暗中与怀孕的宫女定下约定,宫女要是生了男孩就给孙贵妃,好让她欺骗宣宗是自己生的。恰巧这宫女生了男孩,交给了孙贵妃,宣宗哪里知道这些,还以为孙贵妃真为他生下了一个皇子呢!过了没几天,小皇子就被立为了皇太子。大臣们也纷纷建议立其为太子,恐怕也是因为贵妃在暗中疏通。
 
宣宗找来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入内对他们说:“朕有一件大事要和各位爱卿商议。朕快三十了还没有儿子,皇后有病不能生育,现在孙贵妃为朕生下了皇子,理应立为太子。朕听说母以子贵,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但不知如何安置皇后?众爱卿为朕想想办法!”
 
张辅等人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宣宗又列举了一些皇后的过错,杨荣听后试探性地问道:“如果真如陛下所说,那么废后怎么样?”
 
宣宗问:“废后有先例吗?”
 
杨荣说:“宋仁宗就曾经废郭皇后为仙妃,这就是先例。”
 
宣宗又问张辅等人:“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杨士奇忍不住跪下磕了一个头说:“臣子侍奉皇上和皇后就像侍奉自己的父母,母亲即使有过,儿子应该劝谏,怎么敢谈废后?”
 
张辅和夏原吉也跪下上奏说:“此乃宫中的大事,陛下要慎重考虑呀!”
 
宣宗又问道:“如果我这么做会招致议论吗?”
 
杨士奇说:“宋仁宗废了郭皇后,孔道辅、范仲淹等人极力劝阻却被贬黜,至今还遗留史册,怎么能说没人有异议?”宣宗听了这话很不高兴,独自拂袖离开了。
 
第二天,宣宗在西角门又召来杨荣、杨士奇,问他们昨晚商议得如何?杨荣从怀中取出一张纸呈给宣宗。
 
宣宗一看,上面写着二十多条皇后的失德之事,不过很多都是诬陷。
 
宣宗看完不禁脸色大变,说:“皇后哪有这么多过错?这样子诬陷难道不怕祖宗神灵怪罪?”
 
然后转头又问杨士奇:“杨爱卿,你觉得应该如何?”
 
杨士奇说:“从汉光武帝废后的事情可知,异常的变故,恐怕对国家不利。宋仁宗废了皇后之后也经常后悔,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啊!”
 
宣宗不以为然,令他退下。
 
又过了几天,杨士奇上奏宣宗说:“这件事皇太后应该自有主张。”
 
宣宗说:“这件事就是太后的旨意。”这个说法是相当可疑的,不过杨士奇也不好多说什么。宣宗见杨士奇不回答,就让众人都退下,命杨士奇随他入文华殿。
 
屏去左右后,宣宗对杨士奇说:“废后并不是朕的本意,朕是身不由己啊,你还是为朕想想办法吧!”
 
为了一个孙贵妃,竟然愿意尽这样的苦心,然而杨士奇还是不同意,一再推辞,宣宗再三劝他,杨士奇没办法,只好说:“皇后和孙贵妃关系如何?”
 
宣宗说:“彼此很和睦,最近皇后生病,孙贵妃还经常前往探视呢,可见她们姐妹情深。”
 
这就是孙贵妃的狡诈之处。
 
杨士奇说:“既然如此,那就乘现在皇后生病,陛下去劝皇后让位吧,这也算是一个理由。”宣宗高兴地点了点头。
 
不久之后,宣宗又召见杨士奇说:“你果然聪明,皇后已经欣然同意让位,虽然太后不许,孙贵妃也不愿意接受,但是皇后的决心很坚定,这就够了!”
 
杨士奇说:“宋仁宗虽然废了郭皇后,但是对她依旧像从前一样,微臣希望陛下也能善始善终,不要薄待皇后。”
 
宣宗说:“朕答应你,决不食言。”于是废后一事就这么确定下来了。真是:
 
宁有蛾眉肯让人,
 
诡言熊梦幻成真。
 
长门从此悲生别,
 
一样皇恩太不均。
 
交趾国一役,错在派去的人没有大将之才。王通、柳升都没有大将之才,王通败了一次就一蹶不振,柳升因为太过轻敌而战死。而宣宗最后下诏同意割地议和,可见宣宗也不善于处理边疆事务。当然,张辅、蹇义、夏原吉和三杨也难辞其咎,皇后并没有失德的过错,宣宗执意要废后,杨士奇再三劝阻都没有用,最后却还是为宣宗献上一计,这不是掩耳盗铃吗?宣宗非圣人,但是三杨为人臣子也不够贤良。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